去觐毗陵日,秋残建业中。
莎垂石城古,山阔海门空。
灌木寒樯远,层波皓月同。
何当复雠校,春集少阳宫。
去觐毗陵日,秋残建业中。
莎垂石城古,山阔海门空。
灌木寒樯远,层波皓月同。
何当复雠校,春集少阳宫。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离别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即将到来的春天和朋友重逢的期待与向往。
“去觐毗陵日,秋残建业中。” 这两句设定了时间和地点,是在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正准备离开建业(今南京一带)前往毗陵(今江苏镇江)。这里的“秋残”给人以萧瑟凄凉之感,透露出一种离别的哀愁。
“莎垂石城古,山阔海门空。” 这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渲染了诗人的情怀。莎草下垂,衬托出一座古老的石城,而远处的山峦辽阔,海门寥寥无人,都让人感受到一种荒凉与孤独。
“灌木寒樯远,层波皓月同。” 这里诗人的视线延伸到了更远的地方,灌木在冷风中摇曳,树枝的尖端伸向远方,而层层叠叠的水波和洁白的明月共同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秋夜图景。
“何当复雠校,春集少阳宫。”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他期待着何时能与朋友们在少阳宫(古代皇家狩猎之地)重聚,一起迎接新春的到来。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萧瑟、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春日欢聚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