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士每蒙丞相嗔,人心不泯是非真。
瓘为苦语攻奸蔡,铨出危言忤老秦。
此事古来曾有样,如今天下几无人。
西山夫子深穷理,能以逢干作保身。
孤士每蒙丞相嗔,人心不泯是非真。
瓘为苦语攻奸蔡,铨出危言忤老秦。
此事古来曾有样,如今天下几无人。
西山夫子深穷理,能以逢干作保身。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王迈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首句“孤士每蒙丞相嗔”表达了独立思考和直言真理的人常遭到权贵的责难,这里的“丞相”指的是高级官员,代表着朝廷的权力。
接下来的“人心不泯是非真”进一步强调,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人们往往不能辨别真正的正义与错误。这里,“人心不泵”意味着人心难以澄清,而“是非真”则指的是对错综复杂的事情的判断。
第三句“瓘为苦语攻奸蔡”中的“瓘”和“铨”都是古代官职名,代表了敢于直言不讳的人物形象。这里的“攻奸蔡”意味着攻击那些狡猾邪恶之人,“忤老秦”则表达了即使面对强权,也不畏惧地直言其非。
第四句“我事古来曾有样,如今天下几无人”反映出诗人对于现实与历史的比较,感慨于当今之世少有能如古人那样直言真理者。这里,“我事”指的是直言正义的事,而“古来曾有样”则是说历史上确有过类似的行为,但现在却难以寻觅。
末两句“西山夫子深穷理,能以逢干作保身”中,“西山夫子”应指的是某位隐居在西山的高士或学者。这里,“深穷理”表达了对道理的深刻理解,而“能以逢干作保身”则是说这种理解使他能够巧妙地处理各种困难和挑战,保护自己的安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今直言真理者的比较,反映出诗人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以及对于敢于直言正义者日渐稀少的忧虑。同时,它也展现了诗人自己在面对复杂社会关系时的智慧和生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