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高尚居士·其二》
《高尚居士·其二》全文
宋 / 张元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往在澶渊过我家,自怜凡骨走天涯。

丹青始识先生面,点化何时一粒砂。

(0)
翻译
曾经住在澶渊,路过我的家,
自怨平凡之躯,漂泊在天涯。
注释
往:曾经。
在:停留。
澶渊:地名,古代黄河支流之一。
过:经过。
我家:诗人的家。
自怜:自我怜悯。
凡骨:平凡的身体。
走:行走。
天涯:指遥远的地方。
丹青:绘画艺术,这里指画家。
始识:初次认识。
先生:对有学问或地位较高的人的尊称。
面:面容。
点化:启发,使开悟。
何时:什么时候。
一粒砂:比喻极小的事物。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张元干的作品,名为《高尚居士》。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自我安慰的情怀。

“往在澶渊过我家”一句,表明诗人曾经路过自己家乡的澶渊之地,这里的“过我家”暗示了一种归属感和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接着,“自怜凡骨走天涯”则流露出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厌倦,以及希望摆脱尘世束缚、追求超脱的心境。

“丹青始识先生面”中,“丹青”指的是绘画,诗人通过这种艺术形式认识了一位隐逸的先生,这里的“先生”多半是指一位道德高尚之士。"点化何时一粒砂"则表达了作者渴望在某个时候能得到这位先生的教导,使自己的心灵得以洗涤,就像一粒沙子被点化成真金一样。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净化的意境。张元干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高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那种能够引导他达到这种境界的智者或隐逸人物的敬仰之情。

作者介绍
张元干

张元干
朝代:宋   字:仲宗   号:芦川居士   籍贯:真隐山   生辰:1091年—约1161年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猜你喜欢

郊行即景·其二

迩日霜华变树滋,深黄浅紫斗风姿。

恰如秋杪滦河墅,去岁今年有所思。

(0)

车驾自济城回跸

初识济城好,波明山翠攒。

奇观才约略,春色未阑珊。

野鸟啼朝日,村花艳去鞍。

不教游兴尽,警跸命回銮。

(0)

陋巷圣林酹酒回轻舆经陋巷

风景今不陋,运亦有升降。

庇连复圣祠,数仞缭垣绛。

阴森松柏护,石桥清水淙。

缅想不改乐,箪瓢气如虹。

(0)

谕直?扈驾诸臣

三辅拱皇都,首善倡诸路。

农桑业各勤,燕赵风犹素。

回环十郡间,巡行亦已屡。

城郭渐苟完,黔黎实既庶。

教养诚本图,盖藏更急务。

复恐夺其食,为之戒太遽。

利弊率倚伏,所宜善施措。

迩年常偏灾,沟壑宁无仆。

赈恤恩纵逮,承宣责应赴。

所见怀足慰,未见意深虑。

趋承莫矜能,抚字先怀恕。

(0)

闻京师得雪志喜

凭舆欣看舞银龙,可遍京畿卜度重。

乍擘奏书沾四寸,恰当春仲利三农。

霞笺拈韵心初慰,毡帐烹茶兴转浓。

独忆三希辜静赏,若教佳趣让前冬。

(0)

昔昔盐二十首·其七关山别荡子

消瘦移鸾带,凄愁对博山。

书沈白狼信,竹倚女英斑。

不识归来日,仍如未别颜。

流黄明月照,夜梦会逢还。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