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俗应忘世,郊居喜挂冠。
春深花欲语,云艳昼生寒。
竹柏经年茂,藤萝倚树攒。
关关谈道易,学佛出家难。
岩洞烟霞润,何人许共餐。
远俗应忘世,郊居喜挂冠。
春深花欲语,云艳昼生寒。
竹柏经年茂,藤萝倚树攒。
关关谈道易,学佛出家难。
岩洞烟霞润,何人许共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庞尚鹏在远离尘嚣的郊居生活中,对自然美景与佛学哲理的深刻感悟。首句“远俗应忘世,郊居喜挂冠”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感和对隐居生活的喜爱,挂冠象征着放下官职,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接下来的“春深花欲语,云艳昼生寒”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深时分,花朵似乎在轻声细语,云彩在白天也带上了寒意,营造了一种既生机勃勃又略带清冷的氛围。
“竹柏经年茂,藤萝倚树攒”则进一步展现了园中植物的生机与和谐共生的景象,竹子与柏树长年茂盛,藤萝依附于树木,构成一幅自然生态的画卷。最后,“关关谈道易,学佛出家难”两句,诗人以鸟鸣为喻,指出谈论佛法虽易,但真正出家修行却极为不易,体现了对佛学实践的深刻思考。
“岩洞烟霞润,何人许共餐”则将视角转向自然景观,岩洞中烟雾缭绕,仿佛蕴含着滋润万物的灵气,诗人在此处寻求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表达了对超脱世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境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庞尚鹏在明末社会动荡背景下,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反思,以及对自然与佛学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