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泛泛越南沙,倚杖愁临涧路斜。
孝穆荒斋犹竹石,总持故宅尚莺花。
名高那许遗缨绂,情重难教弃室家。
太息百年同逝水,凄凉还为惜才华。
扁舟泛泛越南沙,倚杖愁临涧路斜。
孝穆荒斋犹竹石,总持故宅尚莺花。
名高那许遗缨绂,情重难教弃室家。
太息百年同逝水,凄凉还为惜才华。
这首清代诗人周准的《行经拂水山庄》描绘了诗人乘舟南行,途经拂水山庄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扁舟泛泛越南沙”形象地写出诗人舟行水面,穿越南方沙洲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寂而辽阔的意境。次句“倚杖愁临涧路斜”则通过描绘诗人拄杖而行,面对蜿蜒山涧的景象,流露出淡淡的忧愁。
接下来,“孝穆荒斋犹竹石,总持故宅尚莺花”两句,诗人以孝穆祠堂的荒凉与竹石相伴,以及总持法师旧居仍有生机盎然的莺花,形成鲜明对比,寄寓了对历史变迁和物是人非的感慨。诗人感慨自己名望虽高,却难以摆脱世俗的束缚,表达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名高那许遗缨绂,情重难教弃室家”。
最后两句“太息百年同逝水,凄凉还为惜才华”,诗人发出深深的叹息,感叹人生如流水般短暂,即使才华横溢,也终将消逝,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自身才华被忽视的凄凉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的人生哲思。
圣人与天通,有诏宽狱市。
好语夜喧街,湿云朝覆砌。
纷然退朝后,色映宫槐媚。
欲誇剪刻工,故上朱蓝袂。
我方执笔侍,未敢书上瑞。
君犹伏阁争,高论亦少慰。
霏霏止还作,盎盎风与气。
神龙久潜伏,一怒势必倍。
行当见三白,拜舞欢万岁。
归来饮君家,酣咏追《既醉》。
道不远,在身中,物则皆空性不空。
性若不空和气住,气归元海寿无穷。
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
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精神损筋骨。
神驭气,气留形,不须杂术自长生。
术则易知道难悟,既然悟得不专行。
所以千人万人学,毕竟终无一二成。
神若出,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
如此朝朝还暮暮,自然赤子产真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