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扫山门夏日长,既烹苦茗复焚香。
山童不识人间事,笑倚疏桐韵绿篁。
静扫山门夏日长,既烹苦茗复焚香。
山童不识人间事,笑倚疏桐韵绿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场景,充满了宁静与自然之美。首句“静扫山门夏日长”以“静扫”二字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夏日的悠长与山门的宁静相映成趣,仿佛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接着,“既烹苦茗复焚香”一句,通过烹茶焚香的日常活动,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闲适生活,苦茗的香气与焚香的烟雾交织在一起,为这静谧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禅意。
“山童不识人间事,笑倚疏桐韵绿篁”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一个天真无邪的山童形象,反衬出诗人与世隔绝、远离尘嚣的心境。山童的无忧无虑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谐共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对比美。倚靠在稀疏的梧桐树旁,聆听绿竹的轻声细语,这种自然与心灵的对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
绛绡羃帐春云热,银蜡摇光眼生缬。
猩猩对客轧胡琴,紫龙衔丝度幽咽。
新莺出谷调高声,间关泻出春风情。
珊瑚击碎琅玕折,凤凰夜叫离鸾惊。
舞停回雪歌停扇,一曲《梁州》犹未遍。
细数骊珠下玉盘,百尺冰丝贯成串。
锦瑟无声帝子愁,湘波摇江江倒流。
西风忽起茯苓浦,吹下满天鸿雁秋。
张猩猩,更坐调一曲,玉轴银弦再三促。
为君写作胡琴谣,西夏郎官面如玉。
白云深,白云深,白云深护山之心。
有时随龙去沧海,倏焉天宇团秋阴。
英英不来入我牗,直上璇霄掩箕斗。
或贯日色流玉虹,或漏雷声堕天狗。
山人学禅草庵里,静看白云朝暮起。
此心欲与云俱閒,又逐溪风过溪水。
纷纷武士尚挥戈,格斗东南未决何。
安得此云化霖雨洗兵甲,散为玉烛四海皆阳和。
云兮云兮如擘絮,奈此东流复如注。
山人祇在玉山中,长绕山人草庵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