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深万物尽归根,五谷从来不解分。
以长而食了无事,南山有种何曾勤。
遁泽真情在句中,薄俗三叹曹刘风。
识得异形同一气,应无管蔡怨周公。
秋深万物尽归根,五谷从来不解分。
以长而食了无事,南山有种何曾勤。
遁泽真情在句中,薄俗三叹曹刘风。
识得异形同一气,应无管蔡怨周公。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柏的作品,名为《和遁泽惠豆粟韵(其二)》。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界万物归根、农作物成熟的观察,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首句“秋深万物尽归根”描绘出深秋时节,万物都回到了它们的根本状态,这是对自然规律的一种肯定。紧接着,“五谷从来不解分”则表现了诗人对农作物成熟后依然保持着它原有的本质的赞赏。
“以长而食了无事”表明在田园生活中,人们可以悠然自得地享受自然赋予的果实,不必为日常琐事所困扰。而“南山有种何曾勤”则进一步强调这种生活方式的宁静与闲适,没有过度的劳作。
接下来的“遁泽真情在句中”表达了诗人对同道者之间纯真的情感和交流的赞美,而“薄俗三叹曹刘风”则是在批评世俗的浮华,对古代文学家曹操、刘桢等人的高洁品格表示赞赏。
最后,“识得异形同一气,应无管蔡怨周公”表达了诗人对不同事物本质上的一致性的认识,以及对不被世俗所扰的超然态度的向往。这句中提到的“管蔡怨周公”,分别指的是古代哲学家管仲、蔡泽和政治家周公,都是以其高远品格著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田园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同道者的情感交流和文学家的品格赞美,展示了诗人对于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君不见王子大,若为教授河汾之家世。
君不见范景伯,若为扁舟五湖之苗裔。
一官白首犹未迁,四载青袍有何意。
戟郎但可困扬雄,士林空自留虞荔。
西雍东序岂堪轻,破砚寒毡太有情。
六馆共知贫博士,四门今已老先生。
昨者六日雨不止,长安城中满城水。
上漏下湿墙几倾,半昼一宵榻三徙。
卷幔淋离抱书籍,开门潦长呼邻里。
过午炊烟尚待薪,经旬蔬食聊盈簋。
二子高歌百不忧,乌皮之几貂皮裘。
谁其据者六国相,岂足道哉万户侯。
绣衣霄汉奚不策足去,赤管岁月却与吾曹俦。
君不见南海欧生亦闭关,蓑笠用在阴晴间。
子如云兮出岫,我如鸟兮知还。
携将玉局三千卷,乞取罗浮四百山。
《王范二僚久不调雨中戏以长歌》【明·欧大任】君不见王子大,若为教授河汾之家世。君不见范景伯,若为扁舟五湖之苗裔。一官白首犹未迁,四载青袍有何意。戟郎但可困扬雄,士林空自留虞荔。西雍东序岂堪轻,破砚寒毡太有情。六馆共知贫博士,四门今已老先生。昨者六日雨不止,长安城中满城水。上漏下湿墙几倾,半昼一宵榻三徙。卷幔淋离抱书籍,开门潦长呼邻里。过午炊烟尚待薪,经旬蔬食聊盈簋。二子高歌百不忧,乌皮之几貂皮裘。谁其据者六国相,岂足道哉万户侯。绣衣霄汉奚不策足去,赤管岁月却与吾曹俦。君不见南海欧生亦闭关,蓑笠用在阴晴间。子如云兮出岫,我如鸟兮知还。携将玉局三千卷,乞取罗浮四百山。
https://shici.929r.com/shici/V7kl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