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节南行秋色高,主恩三尺寄西曹。
便宜封事灯前检,论决爰书笔下操。
候馆郊迎停海月,斑衣家庆涉江涛。
称诗谁似张公子,多少词人待綵毫。
建节南行秋色高,主恩三尺寄西曹。
便宜封事灯前检,论决爰书笔下操。
候馆郊迎停海月,斑衣家庆涉江涛。
称诗谁似张公子,多少词人待綵毫。
此诗描绘了对友人张比部文起赴江南审决职务的深情送别与期许。首句“建节南行秋色高”,以“建节”象征张文起受命出使南方,正值秋高气爽之时,既显壮志豪情,又寓离别之愁。次句“主恩三尺寄西曹”,点明朝廷重托,以“三尺”暗喻法律权威,寄予厚望于张文起。接着“便宜封事灯前检,论决爰书笔下操”,展现其勤勉尽责,夜以继日处理公文,公正决断,体现了其为官之道和职业素养。
“候馆郊迎停海月,斑衣家庆涉江涛”两句,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想象张文起抵达江南时,候馆外月光如洗,海面波平如镜,而他家中则欢庆不已,跨越江涛,传递着家人对他的思念与期待。最后,“称诗谁似张公子,多少词人待綵毫”表达了对张文起才华的赞美,以及对其在文学艺术上的期许,认为能与之相媲美的文人屈指可数,期待他不仅在政务上有所建树,在文学创作上也能留下佳作。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既展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寄托了对其使命的深切期望,同时融入了对江南美景的浪漫想象,以及对文学成就的期许,是一首兼具情感深度与文化内涵的作品。
十日天寒守圭窦,今朝对客何佳哉。
春催江上红梅发,雪唤淮南青子来。
从儿作相论句法,乞我浇馋持酒杯。
半世儒冠今种种,端须拽取鼻头回。
投策上前坂,薄暮寒云滋。
华毂不可停,奈此长相思。
雁影正疾逝,马鸣一何悲。
归期无淹留,黄花殊未衰。
木落关洒淡,天高更雁翔。
凝笳乱流水,归马得斜阳。
尊罍当白露,旗旆卷清商。
山径作许好,寒花浑欲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