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肇元祀,四年三望霖。
敷天新沛泽,豫日此浓阴。
树色深如洗,檐声静似斟。
依然迁坐处,敢忘曩时心。
自我肇元祀,四年三望霖。
敷天新沛泽,豫日此浓阴。
树色深如洗,檐声静似斟。
依然迁坐处,敢忘曩时心。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斋宫对雨有作》。诗中描绘了斋宫内面对雨水的景象与心境。
首句“自我肇元祀,四年三望霖”开篇即点明时间跨度,从建元开始,历经四年,每逢特定的日子便会有雨水降临。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现象的规律性,也暗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接着“敷天新沛泽,豫日此浓阴”两句,将视角转向天空与地面,描述了雨水带来的滋润与清新。敷天,意为覆盖整个天空,新沛泽则形容雨水充沛,滋养万物。豫日,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雨水,浓阴则描绘出雨后云层厚重的景象。
“树色深如洗,檐声静似斟”进一步描绘了雨中的自然景观。树色深如洗,形象地表现了雨水洗净尘埃后的树木更加翠绿;檐声静似斟,则以酒斟的声音比喻雨滴落在屋檐上的声音,既生动又富有诗意,展现出雨声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依然迁坐处,敢忘曩时心”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时的内心感受。迁坐处,指诗人所在的斋宫位置,曩时心则是指过去的心境或情感。这两句诗表明尽管环境和时间在变,但诗人内心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慨并未改变,体现了其深厚的情感积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视角和内心世界的丰富层次,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人生南北如歧路,相逢自怜不早。
倾盖班荆,分灯并壁,吟卷笔床茶灶。
交情古道。
怕催诏连翩,好风吹到。
聚久别难,砌蛩那更碎怀抱。
临行谁劝驻马,待将尘土事,妨我吟啸。
小住虽佳,还堪就否,催得云帆缥缈。
官梅正好。
比前度孤山,剩开多少。
两处心旌,倚楼同晚照。
晓来露湿仙衣,盛开更比初开重。
春风也惜,?
然薄怒,不堪摇动。
天上人间,我许唯有,司花会种。
想年年京洛,红尘紫陌,都占断、繁华梦。
醉里依稀有语,只清诗、可为光宠。
有香万斛,从今准备,公来迎送。
风雨难凭,彩云回首,总成无用。
唤玉壶、留取一枝春在,作中庵供。
太平元夜好。
鳌山宴彻,祥烟凝晓。
端正婵娟,为我玳筵留照。
曾待龙潜旧邸,更欣际、鸿图初造。
人尽道。
两宫柱石,元真廊庙。
天转右辖星*,尽向上勋名,历阶须到。
商鼎周彝,时奉退朝吟啸。
剩有埙?
韵雅,况庭户、纤尘如扫。
经济了。
长醉遂初春早。
班荆倾盖当时事,回头屡更寒暑。
倦翼才还,苍颜易得,零落江陵千树。
相逢冷署。
且莫讶儒冠,解将人误。
计我生朝,采笺新调映红炬。
投闲谁道太早,人生行乐耳,何地非旅。
绿暗书眸,红生醉脸,聊对檐花细雨。
移尊共语。
问何日扁舟,嫩荷香处。
坐待蟾光,四更犹未吐。
浙江回棹处。
急流勇退,冥鸿高举。
出书迟迟,不为虎丘,留住。
姑待春和水涨,旋乘个、月明船去。
天未许。
云归又出,依然霖雨。
熟路小队轻车,想司马重来,聚观如堵。
暇日西湖,点检旧题诗句。
冷落江南倦翼,但惟有、心香一缕。
长记取。
每岁仲春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