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雨方欣渥甫田,郁攸灾忽寝斋边。
彻涂拚过天中节,顿置慈娱为慊然。
膏雨方欣渥甫田,郁攸灾忽寝斋边。
彻涂拚过天中节,顿置慈娱为慊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端午节前夕天气变化的感慨与应对。首句“膏雨方欣渥甫田”描述了雨水滋润大地,给予农田以恩泽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丰收的期待。然而,紧接着的“郁攸灾忽寝斋边”却突转,暗示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了诗人的住所附近,营造出一种紧张不安的氛围。
“彻涂拚过天中节”一句,表明诗人决定不顾一切地度过即将到来的端午节,表现出面对困难时的豁达与坚韧。最后,“顿置慈娱为慊然”,则表达了诗人将慈爱与娱乐置于内心的满足之上,展现出一种超越物质与表面现象的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转折,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变故时的复杂心情和积极态度,同时也反映了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在人们心中的特殊意义。
同郡晚相得,还家君独先。
艰难万感集,离别众愁牵。
盗贼凶荒后,干戈饷馈前。
故园思缩地,行路叹登天。
郡国方收马,江湖总税船。
遂嫌居郁郁,竟作去翩翩。
芝岭宁忘世,桃源似欲仙。
游鲲轻万里,归鹤异千年。
已谢苏秦印,无论祖逖鞭。
道瞻匡阜雨,山背蓟门烟。
远色芙蓉浦,浓香䆉稏田。
藏书犹有壁,坐客岂无毡。
我亦怀三釜,谁能乞一钱。
将诗不敢寄,多是断肠篇。
桂林之区,猺贼杂处。
南有八十里之高山,绝天绵延开险阻。
贼人倚之作巢砦,劫掠经年势还大。
官军收捕费供给,主将逡巡竟何待。
居民近山昼夜愁,山下行人皆白头。
况闻良家半为贼,官府贪横仍诛求。
安得大聚边头兵甲铸田器,尽锄高山作平地。
高山平,猺贼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