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沈子寿旁观录》
《题沈子寿旁观录》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逢著诗人沈竹斋,丁宁有口不须开。

被渠谱入旁观录,四马如何挽得回。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ěn寿shòupángguān
sòng / yángwàn

féngzhùshīrénshěnzhúzhāidīngníngyǒukǒukāi

bèipángguānwǎnhuí

注释
逢著:遇见。
诗人:文学创作者。
沈竹斋:人名,可能是诗人。
丁宁:再三嘱咐。
有口不须开:不必开口说话。
渠:他,指沈竹斋。
谱入:编入。
旁观录:诗集或文集名称。
四马:比喻力量大或影响力强。
挽得回:挽回或改变。
翻译
遇见了诗人沈竹斋,他叮嘱我无需多言。
他把我的诗编入他的作品集《旁观录》,即使四匹马拉车也难以挽回。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杨万里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沈竹斋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在文学上的自谦。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朋友圈子,以及他们之间相互欣赏和激励的情感。

“逢著诗人沈竹斋”这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中的主人公,表明了诗人对沈竹斋的认识和尊重。而“丁宁有口不须开”则透露出诗人的谦虚,他认为在沈竹斋面前,即使是自己也无需多言,因为沈竹斋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对象。

接下来的“被渠谱入旁观录,四马如何挽得回”则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层次的意象。这里的“被渠”指的是古代的乐器,而“谱”则是音乐的记载。“旁观录”可能暗示着对沈竹斋诗歌或文学成就的一种记录或者评价。而“四马如何挽得回”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面对沈竹斋的才华时,自己内心的震撼和不敢轻易前进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沈竹斋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宋代文人的高雅情操,也体现了诗人之间相互尊重与激励的精神风貌。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锦园·其一

孟夏锦园好,山花高下开。

风攲红芍药,雨重紫徘徊。

衣染香边蕊,鞋粘绿处苔。

莺歌兼蝶拍,时送掌中杯。

(0)

阮郎归·其二效福唐独木桥体作茶词

烹茶留客驻金鞍。月斜窗外山。别郎容易见郎难。

有人思远山。归去后,忆前欢。画屏金博山。

一杯春露莫留残。与郎扶玉山。

(0)

好事近·其二太平州小妓杨姝弹琴送酒

一弄醒心弦,情在两山斜叠。

弹到古人愁处,有真珠承睫。

使君来去本无心,休泪界红颊。

自恨老来憎酒,负十分金叶。

(0)

题章和甫钓亭放言

斩木开亭,却倚石壁。寒潭百雷,古木千尺。

观鱼乐而相忘,听鸟啼而自得。

去而之京洛之间数年,犹常梦崭岩之石。

(0)

岩下放言五首·其四博山台

石蕴玙璠,山得其来之泽。

木无牺象,天开不材之祥。

屹金炉之突兀,其山海之来翔。

然以明哲之火,熏以忠信之香。

俯仰一时,非智所及。付与万世,其存者长。

(0)

和答任仲微赠别

任君洒墨即成诗,万物生愁困品题。

清似钓船闻夜雨,壮如军垒动秋鼙。

寒花篱脚飘金钿,新月天涯挂玉篦。

更欲少留观落笔,须判一饮醉如泥。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