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港周遭曲,田原迤逦赊。
猿猱崖刻削,乌鸟树槎牙。
近水皆宜竹,先春已报茶。
千村经劫火,万境叹虚花。
破落馀神庙,荒残少富家。
见人唯欲避,问事只成嗟。
俗异言难晓,程脩路恐差。
前朝题壁士,往往字如鸦。
溪港周遭曲,田原迤逦赊。
猿猱崖刻削,乌鸟树槎牙。
近水皆宜竹,先春已报茶。
千村经劫火,万境叹虚花。
破落馀神庙,荒残少富家。
见人唯欲避,问事只成嗟。
俗异言难晓,程脩路恐差。
前朝题壁士,往往字如鸦。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荒凉的乡村景象,反映了时局动荡与社会衰败之感。开篇两句“溪港周遭曲,田原迤逦赊”形象地勾勒出蜿蜒曲折的小溪和广阔而又不平的田野,给人以自然景观与人工耕作并存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猿猱崖刻削,乌鸟树槎牙”则展示了山崖被猿猱(古代指小型灵长类动物,如猴子)啃咬而成尖锐之状,树木也被乌鸦栖息而显得枝干扭曲,这些生动的画面传递出一种荒凉与野性的气息。
“近水皆宜竹,先春已报茶”两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喜爱,以及对即将到来的春天所带来新生的期待。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不拔,茶则是春季开始生长之物,这里寄寓着希望与生命力。
然而,“千村经劫火,万境叹虚花”两句却转而描绘了战乱与破坏的景象。无数村庄经历过战火的洗礼,而万象皆为空谈的花朵,这些意象充满了对过去繁华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
“破落馀神庙,荒残少富家”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凋敝与贫困的情绪。古老的庙宇已经破败,而曾经富饶的家庭也变得所剩无几,这些景象展示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迁。
诗人在“见人唯欲避,问事只成嗟”中表达了一种逃避现实与对未来迷茫的态度。面对他人,只想远离;询问世事,却只能发出无奈的叹息。
最后两句“俗异言难晓,程脩路恐差”则反映了诗人对于不同地区习俗的困惑以及对旅途中可能出现的迷失与错误的担忧。在这个充满未知和危险的世界里,即使是熟悉的道路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变得难以辨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社会动荡、人心冷暖的深刻反映,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昔年内署振雄词,今日东都结去思。
宫女犹传洞箫赋,国人先咏衮衣诗。
华星却复文昌位,别鹤重归太乙池。
想到金闺待通籍,一时惊喜见风仪。
卑湿沙头宅,连阴雨夜天。
共听檐溜滴,心事两悠然。
把酒循环饮,移床曲尺眠。
莫言非故旧,相识已三年。
西亭晚寂寞,莺散柳阴繁。
水户帘不卷,风床席自翻。
忽闻车马客,来访蓬蒿门。
况是张常侍,安得不开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