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刘仲鼎浏阳教四首·其四》
《送刘仲鼎浏阳教四首·其四》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湘江洁,名应岳麓齐。

扁舟先浙左,匹马次江西。

眼可□今大,诗须到处题。

世人无陆学,一笑过金溪。

(0)
注释
湘江:长江支流,湖南省的一条重要河流。
岳麓:位于湖南长沙的著名山峰,岳麓书院也以此得名。
扁舟:小船。
浙左:浙江东部地区。
江西:长江中下游省份江西。
眼可□今大:眼前景象开阔壮丽(□处可能缺失字,此处保留原文)。
诗须到处题:创作诗歌时要记录下沿途的所见所感。
陆学:指陆游的学问风格或诗文才华。
金溪:地名,在江西省,这里代指诗人行经的地方。
翻译
湘江水清澈,名声与岳麓相当
我乘小舟先去浙江左岸,然后独自骑马沿江西行
眼前的景色壮丽,诗篇需在各地题写
世间少有像陆游那样的才子,一笑间已过金溪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离别之情的诗歌。开篇"□□湘江洁,名应岳麓齐"两句,描绘了湘江的清澈以及与岳麓山相呼应的美丽景色。"扁舟先浙左,匹马次江西"则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其中"扁舟"指的是平底的小船,而"匹马"则是一匹马,这两物象征着不同的离别方式,同时也隐含了各自的去向和未来。

"眼可□今大,诗须到处题"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份情感通过诗歌传播出去,让每个人都能看到、感受到这种离别的情怀。而最后两句"世人无陆学,一笑过金溪"则透露出诗人对世俗之人的不理解,可能是因为他们不能领会这样的深厚情谊。"一笑过金溪"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将这份离别之情轻松带过。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离别场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并以一种豁达的态度来面对无法理解的世人。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示从侄贵英二首·其二

江湖为客久沉沉,几度书来慰我心。

白璧空教双足刖,红尘已觉二毛侵。

钟仪居晋还南操,庄舄思乡祗越吟。

三尺渔矶便堪老,此中费得几多金。

(0)

送刘紫岩被召还朝

公昔官居学士院,承恩数上金銮殿。

一从休直下西清,南国山川题欲遍。

迩来宵旰劳天颜,已闻下诏徵公还。

江上空怀鸥鹭侣,朝端定接夔龙班。

偶逢菊节开芳饯,极目烟波锦帆远。

心如江水只流东,节比黄花偏耐晚。

簪笔重看侍讲帏,凤池挥翰迅如飞。

更欲烦公经纬手,殷勤为补山龙衣。

(0)

过彭泽·其一

元亮作官还爱菊,好声嬴得刊于竹。

彭泽千年留故名,更有何人武芳独。

(0)

寓汝川和高宪伯先生赏牡丹诗

自与孤寒别老根,洛阳台上几争论。

两家色样专芳味,一阵东风受主恩。

玉带也曾占宰相,金樽随处闹王孙。

谁能拔此挥吟赏,多种桑麻补厚坤。

(0)

和二泉先生游麻姑诗三首·其二

平田处处是桑麻,燥土曾经炼彩霞。

白石煮来应有术,碧莲开遍未多誇。

清饶掬雪三生梦,閒倚撩云半日涯。

前路险夷浑不碍,秪须驰使访灵槎。

(0)

秋意

此日秋风绝可人,年时炎溽尚伤神。

且看晓色清如洗,转觉寒光翠欲嚬。

松下有时双鹤舞,溪边无数白鸥驯。

便须酌酒酬心事,莫谩支吾愧此辰。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宰予 仲由 子贡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