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远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誇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远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誇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越人过端午节的景象,通过对物象和习俗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当时人民庆祝节日的热闹场面。
“截竹竞萦丝”表明人们在 端午节这一天争相用竹子编织成各种饰物,以示庆祝。"水底深休也,日中远贺之"则描绘了人们在河边进行活动,水边的忙碌场面和远处传来的节日问候声。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指的是用丝线制作的装饰品,其质量上乘,妇女们穿戴着这些装饰显得格外漂亮。"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则是说到精美的锦缎与新的布料相比,以及古老的羊皮书卷被人珍视。
“但誇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表达了对端午节传统习俗的自豪,同时提及屈原,这位伟大的诗人在中国文化中与端午节有着深厚的联系。"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则是说到人们在这一天举杯畅饮,同时向远方献祭。
整首诗通过对物质文明和精神世界的描绘,展现了端午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氛围。
一时议论动诸公,有诏西来玉节东。
又见清朝更大化,好趋丹陛奏孤忠。
片云不隔梅花月,一雪翻成柳絮风。
把酒莫辞今夕醉,明朝车马去匆匆。
仆本山野人,渔樵共居处。
小年学父诗,用心亦良苦。
搜索空虚腹,缀缉艰辛语。
糊口走四方,白头无伴侣。
前年得严粲,今年得严羽。
我自得二严,牛铎谐钟吕。
粲也苦吟身,束之以簪组。
遍参百家体,终乃师杜甫。
羽也天姿高,不肯事科举。
风雅与骚些,历历在肺腑。
持论伤太高,与世或龃龉。
长歌激古风,自立一门户。
二严我所敬,二严亦我与。
我老归故山,残年能几许。
平生五百篇,无人为之主。
零落天地间,未必是尘土。
再拜祝二严,为我收拾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