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海填平,情天补就,月共秋驻。
秋半偏双,月圆却再,减了閒风雨。
井梧知信,又开一叶,罗荐较凉前度。
想沈沈、青冥万里,此情此夜尤苦。
殷勤露下,把杯重问,也算平生希遇。
虬箭声添,鸾箫约爽,不少伤心处。
干卿何事,清辉依旧,更按桂花新谱。
便鸦啼、纹窗影转,忍教睡去。
恨海填平,情天补就,月共秋驻。
秋半偏双,月圆却再,减了閒风雨。
井梧知信,又开一叶,罗荐较凉前度。
想沈沈、青冥万里,此情此夜尤苦。
殷勤露下,把杯重问,也算平生希遇。
虬箭声添,鸾箫约爽,不少伤心处。
干卿何事,清辉依旧,更按桂花新谱。
便鸦啼、纹窗影转,忍教睡去。
这首《永遇乐》词,由清代词人厉鹗所作,描绘了一幅中秋之夜的凄美画卷。词中以“恨海”、“情天”起笔,将情感的深邃与宇宙的浩瀚相融合,营造出一种既宏大又细腻的情感氛围。
“恨海填平,情天补就”,开篇即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情感的渴望与追求,仿佛要将无尽的痛苦与遗憾填满,将天空的辽阔补足,展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浪漫情怀。
“秋半偏双,月圆却再”,这两句则将时间与自然景象巧妙结合,暗示着中秋之夜的特殊意义——团圆与离别并存,喜悦与哀愁交织,这种矛盾与和谐构成了人生的复杂性。
“井梧知信,又开一叶”,通过梧桐落叶这一自然现象,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同时也暗含着人事变迁的无奈与感慨。
“想沈沈、青冥万里,此情此夜尤苦”,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深度,将个人的情感置于广阔的宇宙背景之下,使得情感显得更加深远而孤独。
“殷勤露下,把杯重问”,在这样的夜晚,词人以酒为媒介,试图与天地对话,寻找心灵的慰藉,体现了人在面对无法言说的痛苦时的挣扎与寻求。
“虬箭声添,鸾箫约爽,不少伤心处”,通过音乐的描写,增加了情感的层次,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干卿何事,清辉依旧,更按桂花新谱”,在经历了种种情感的波折之后,词人似乎找到了一种超脱,将自己从纷扰中解放出来,重新审视生活,发现即使在困难与痛苦之中,也有美好的事物值得珍惜。
“便鸦啼、纹窗影转,忍教睡去”,最后以鸦啼和光影的变化收尾,既是对自然界的直接描绘,也是对人心境变化的隐喻,表达了词人在面对生活的起伏时,虽然内心充满矛盾与挣扎,但仍然选择坚强地面对,不轻易放弃。
整首词通过对中秋之夜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词人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洞察,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秋风妆尽春红影,争知雁来偏晚。
冷月钻篱,斜阳掠地,时节并刀偷剪。柴扉更掩。
正寒菊初华,小庭凉簟。
好趁醉颜未颓,闲笔注吟卷。
江南红豆任采,似肝胆沥滴,相思无限。
老梦留人乡心怯,信情到姿随势转。湖湘路远。
藉露橘霜橙,笋苞同荐。又是重阳,茱囊教替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