栋宇代巢穴,其来自三皇。
迹生固为累,经始增百王。
瑶台既灭夏,琼室复陨汤。
覆车世不悟,秦氏兴阿房。
继踵迷反正,汉家崇建章。
力役弊万人,瑰奇殚八方。
徇志仍未极,促龄已云亡。
侈靡竟何在,荆榛生庙堂。
栋宇代巢穴,其来自三皇。
迹生固为累,经始增百王。
瑶台既灭夏,琼室复陨汤。
覆车世不悟,秦氏兴阿房。
继踵迷反正,汉家崇建章。
力役弊万人,瑰奇殚八方。
徇志仍未极,促龄已云亡。
侈靡竟何在,荆榛生庙堂。
这首诗描绘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历程和王权更迭的变迁,从“栋宇代巢穴”一句可以看出,诗人将时间线索追溯到远古三皇时期,通过对比原始居所与后世宫殿的不同,表达了历史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诗中提到的“瑶台”、“琼室”等,是对古代建筑的一种理想化描述,而“覆车”、“秦氏兴阿房”则指的是秦朝的盛世与其雄伟的宫殿建设,反映出统治者的权力和野心。
接着,“汉家崇建章”表明了汉代建筑的恢弘气派,而“力役弊万人”则透露出后来的建筑活动中劳民伤财的一面。诗中的“瑰奇殚八方”展示了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但这种成就是以牺牲众多民力的代价换取的。
最后,“徇志仍未极,促龄已云亡”表达了对过往历史的反思和感慨,而“侈靡竟何在,荆榛生庙堂”则描绘出昔日繁华如今只剩废墟的情景,表现出了历史的沧桑与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建筑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王朝兴衰更替的历史画卷,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历史变迁中劳民伤财、权力欲望等问题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