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南门折柳行,君胡七载滞燕京?
关河迢递催秋色,风雨苍茫入雁声。
未遇公卿延上座,枉拌潦倒博才名。
苕溪南北堪垂钓,知否桃花有落英。
多少南门折柳行,君胡七载滞燕京?
关河迢递催秋色,风雨苍茫入雁声。
未遇公卿延上座,枉拌潦倒博才名。
苕溪南北堪垂钓,知否桃花有落英。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的《赠陈明经凤孙三章即题其清霅草堂诗卷》的第一章。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其才华的赞美。
首句“多少南门折柳行”,以折柳送别之典故开篇,暗示了与友人离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接着,“君胡七载滞燕京?”一句直接点出友人滞留京城七年之久,流露出对友人长时间不得志的关切和同情。
“关河迢递催秋色,风雨苍茫入雁声”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渲染氛围,关山河流的辽阔与时间的流逝交织在一起,秋色的渐浓与风雨的凄迷相互映衬,营造了一种深沉而略带悲凉的意境,同时也寓含着对友人命运的感慨。
“未遇公卿延上座,枉拌潦倒博才名”两句,通过对比,揭示了友人在官场中的遭遇,虽有才华却未能得到应有的赏识和重用,只能在困境中追求名声,表达了对友人境遇的深切同情和对其才华未能得到施展的遗憾。
最后,“苕溪南北堪垂钓,知否桃花有落英”两句,以苕溪的美景和桃花的凋零为喻,既是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也暗含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人希望友人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快乐,同时对世事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表达了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友人离别、滞留、遭遇、未来的想象等多个层面的描绘,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楼阁层层冠此山,雕轩朱槛一跻攀。
碑刊古篆龙蛇动,洞接诸天日月闲。
帝子影堂香漠漠,真人丹涧水潺潺。
扫空双竹今何在,只恐投波去不还。
余兄佐郡经西楚,饯行因赋荆门雨。
??燮燮声渐繁,浦里人家收市喧。
重阴大点过欲尽,碎浪柔文相与翻。
云间怅望荆衡路,万里青山一时暮。
琵琶寺里响空廊,熨斗陂前湿荒戍。
沙尾长樯发渐稀,竹竿草屩涉流归。
夷陵已远半成烧,汉上游倡始濯衣。
船门相对多商估,葛服龙钟篷下语。
自是湘州石燕飞,那关齐地商羊舞。
曾为江客念江行,肠断秋荷雨打声。
摩天古木不可见,住岳高僧空得名。
今朝拜首临欲别,遥忆荆门雨中发。
有谋皆轗轲,非病亦迟回。
壮志年年减,驰晖日日催。
还山不及伴,到阙又无媒。
高卧成长策,微官称下才。
诗人识何谢,居士别宗雷。
迹向尘中隐,书从谷口来。
药栏遭鹿践,涧户被猿开。
野鹤巢云窦,游龟上水苔。
新欢追易失,故思渺难裁。
自有归期在,劳君示劫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