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壑生寒早,长林卷雾齐。
青虫悬就日,朱果落封泥。
薄俗防人面,全身学马蹄。
吟诗坐回首,随意葛巾低。
众壑生寒早,长林卷雾齐。
青虫悬就日,朱果落封泥。
薄俗防人面,全身学马蹄。
吟诗坐回首,随意葛巾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感受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诗中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首句“众壑生寒早”写出了秋天山谷间的清晨气候,寒冷而又迅速降临,透露出一种萧瑟、凄凉之感。紧接着,“长林卷雾齐”则描绘了一片迷雾缭绕的森林景象,树木被浓雾笼罩,让人感觉到一种神秘与隔绝。
“青虫悬就日”中,诗人用青虫攀附于树枝之上晒干身体的形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接着,“朱果落封泥”则是对秋季果实成熟后自然脱落的描写,其色彩鲜明且带有土壤气息,展现了一个生命周期结束的画面。
“薄俗防人面”一句,用一种隐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疏离和不屑。通过“全身学马蹄”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诗人希望像马蹄那样坚韧,能够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保持独立自主。
最后两句,“吟诗坐回首,随意葛巾低”,则是诗人在自然界中找到了灵感,沉浸于诗歌创作之中。诗人的心情似乎也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得宁静和从容。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季节变换所带来的孤寂氛围,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野马何决骤,飞云何悠飏。
商岩不足稽此士,又欲东略宋与梁。
青山不知老,白山乃许忙。
菊潭之水清泠渊,野人饮之得长年。
芳醲不买寿,淡泊差可久。
北山峨峨苍翠巅,丹崖石老生紫烟。
灵芝秋杞老霜骨,黄精茯苓饱新斸。
望君崭崭病以癯,酌之食之可以还肤腴。
况有刘荆州、元丹丘,子宁舍之汗漫游。
凉秋佳月酒一杯,送子东下心徘徊。
半山亭前一茅屋,岁寒霜劲君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