窭人冒杀气,感寒多两伤。
贵者不其然,所患由高粱。
美石能发瘨,芳草能发狂。
喜怒不中节,邂逅身亦亡。
窭人冒杀气,感寒多两伤。
贵者不其然,所患由高粱。
美石能发瘨,芳草能发狂。
喜怒不中节,邂逅身亦亡。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社会现象,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窭人冒杀气,感寒多两伤"一句,形象地描述了底层民众在困苦中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他们的生活环境恶劣,不仅身体受损,精神上也备受摧残。"贵者不其然,所患由高粱"则是对比之句,指出富贵之人与普通民众的境遇迥异,他们的疾病源自于过度的奢侈和不适的饮食习惯。这两句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阶层矛盾。
"美石能发瘨,芳草能发狂"则是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观察,隐喻人在不同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和行为反应。美丽的玉石可能引起贪婪之心,而鲜花绿草也许会激发出某种狂热或迷失。这里诗人巧妙地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性和易受外界影响的特点。
"喜怒不中节,邂逅身亦亡"一句,则是对过度情绪波动的警示。在古代哲学中,"中节"指的是适度、平衡的情绪状态。而诗人这里告诫人们,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使之过度,不仅影响身心健康,甚至可能导致个人的毁灭。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探讨了社会问题、人性复杂性以及情绪管理的重要性。诗人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精湛的艺术表现,传达出对世事的理解和警世之意。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暮。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貔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圣人与天通,有诏宽狱市。
好语夜喧街,湿云朝覆砌。
纷然退朝后,色映宫槐媚。
欲誇剪刻工,故上朱蓝袂。
我方执笔侍,未敢书上瑞。
君犹伏阁争,高论亦少慰。
霏霏止还作,盎盎风与气。
神龙久潜伏,一怒势必倍。
行当见三白,拜舞欢万岁。
归来饮君家,酣咏追《既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