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晓发阜城》
《晓发阜城》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古风

身居九重上,心固周寰宇。

要识疾苦形,耳闻逊目睹。

岂能辙迹遍,无逸时作所。

有司承德风,兆庶沾恩雨。

举近可例远,或不无少补。

去岁秋稍霖,潦水积低田。

泥淤转益麦,茁陇看芊芊。

赈恤亦已施,闾阎飏炊烟。

夹道近光民,数岂啻万千。

曾无鸠鹄形,用卜家室全。

藉是少自慰,大吏能勤宣。

设使居深宫,安能知其然。

(0)
鉴赏

这首诗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晓发阜城》。诗中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关怀,以及对官员们在执行政策时应具备的体恤之心的期望。

首句“身居九重上,心固周寰宇”描绘了皇帝虽身处高位,但心怀天下,关心着四方百姓的疾苦。接着,“要识疾苦形,耳闻逊目睹”强调了了解民间疾苦的重要性,不能仅凭听闻,更需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岂能辙迹遍,无逸时作所”则表达了皇帝对无法亲自走遍天下的遗憾,但仍然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和帮助民众。“有司承德风,兆庶沾恩雨”赞扬了官员们在皇帝政策的引导下,为民众带来福祉。

“举近可例远,或不无少补”说明了从身边小事中可以推及到更广泛的道理,对改善民生有一定的帮助。“去岁秋稍霖,潦水积低田”描述了去年秋天雨水过多,低洼农田积水的情景。“泥淤转益麦,茁陇看芊芊”描绘了积水导致土壤肥沃,小麦茁壮成长的景象。

“赈恤亦已施,闾阎飏炊烟”表明了政府已经采取措施救助受灾民众,村落间炊烟升起,生活逐渐恢复。“夹道近光民,数岂啻万千”形容了沿着道路的民众众多,数量难以计数。“曾无鸠鹄形,用卜家室全”表达了没有出现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景象,预示着家庭得以保全。

最后,“藉是少自慰,大吏能勤宣”表示虽然自己有所安慰,但仍希望高级官员能积极宣传和执行政策。“设使居深宫,安能知其然”则表达了如果自己不深入民间,就无法真正了解民众的生活状况。

整首诗体现了乾隆皇帝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官员们在执行政策时应具备的责任感和体恤之心的期望。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寿杨母七十

寿乡深处绝纤尘,罗绮演纷拜舞辰。

达曙婺华遥烛户,应期桃实倍生春。

千秋黄鹄歌罙烈,奕叶螽斯咏较真。

种橘许偿苏子愿,可能无地接芳邻。

(0)

题墨兰寄恽宪副公甫先生·其一

幽兰美深谷,吐花春载阳。

虽殊桃与李,物性固有常。

我愿将此草,树之彼高岗。

佳人被采撷,衣带袭馀芳。

无视山中桂,露零秋自伤。

(0)

闺情二首·其二

春风吹柳花,荡漾无休歇。

夫婿轻薄儿,飘飘在吴越。

白马黄金羁,欢游无尽期。

向来三载别,又是春风时。

妾身既委君,苦乐何敢云。

剖心见妾素,但恐君不闻。

清夜吟子规,泪洒枝上月。

坐起不成眠,梨花满庭雪。

(0)

偶成·其七

白云先生高侍中,自夸呼吸与天通。

斗大扬州贡赋绝,祗缘真诰有曹公。

(0)

袁绳之太常起家赴南少司空走笔为赠·其二

单车轧轧度丹阳,十载清名扬太常。

任是令公家宴好,也应中夜减红妆。

(0)

和张肖甫司马题王阳德使君阳湖别墅十咏·其六金粟岭

纷纷金粟万如来,移自西方七宝台。

笑杀中秋灵隐夜,总令收得不堪栽。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