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古无今无显微,千年贤圣竟同归。
庭前草色青青长,未许人间说是非。
无古无今无显微,千年贤圣竟同归。
庭前草色青青长,未许人间说是非。
这首诗《谩吟六首(其三)》由明代诗人邹元标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句“无古无今无显微”,开篇即以一种超脱的态度,指出历史没有绝对的古老或现代之分,也没有明显的高下之别,强调了历史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接着,“千年贤圣竟同归”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观点,指出即便是被后世尊为贤圣的人物,最终也都会回归到历史的长河之中,没有永恒的例外。这种对历史人物和时间的平等看待,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历史长河的深刻理解。
“庭前草色青青长,未许人间说是非”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同时也寓意深远。青青的草色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永恒,而“未许人间说是非”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纷争与是非的淡然态度,认为在自然面前,人类的种种争论显得微不足道,生命的意义在于顺应自然,而非执着于世俗的评判与计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生与自然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洞察和超然态度,鼓励人们超越表面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凤琯凝姑律,奎钩诞佐臣。
祥标六蓬矢,家盛十朱轮。
变道齐成鲁,端朝甫及申。
禁中朝夕诲,帝右老成人。
遍读兰图字,多陪豹尾尘。
桓荣师自许,石建谨无伦。
振鹭飞逾洁,缁衣久更新。
铸贤今是冶,播物晚为钧。
胡广潭留菊,蒙庄树有椿。
奉公为寿祷,山立辅昌辰。
宝坊云构压河流,梁日东南宿雾收。
涌塔千层排候雁,丛楹四注倚阴虬。
低翻楚蕙鲜风晓,横逗吴飙下濑秋。
暇日便堪供赋笔,不烦王粲更登楼。
连天橐笔侍天台,始见东方画隼开。
路避晚风崤外转,人瞻冬日绛中来。
笳箫后队联幽侠,璧马中军聘楚材。
自昔河东股肱地,不应归节叹淹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