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涉西平境,荒郊望欲迷。
暝烟村远近,寒树冢高低。
驿路通淮甸,僧房隔汝溪。
柏亭何处是,极目草萋萋。
晚涉西平境,荒郊望欲迷。
暝烟村远近,寒树冢高低。
驿路通淮甸,僧房隔汝溪。
柏亭何处是,极目草萋萋。
这首明代诗人李昌祺的《晚赴西平》描绘了傍晚时分诗人行经西平境内的荒凉景色。首句“晚涉西平境”点明时间与地点,暗示旅途的疲惫和夜晚的临近。接着,“荒郊望欲迷”写出四周环境的荒芜,诗人身处其中,视野所及皆是迷茫的景象。
“暝烟村远近,寒树冢高低”进一步描绘了具体的画面,暮色中的炊烟袅袅升起,远处近处的村庄若隐若现,而寒冷的树木和高低错落的坟冢则增添了凄清的气氛。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旅途中的孤寂与哀思。
“驿路通淮甸,僧房隔汝溪”描述了道路的延伸和僧房的分布,显示出旅途中的行进路线,以及诗人对僧侣生活的想象或回忆。最后一句“柏亭何处是,极目草萋萋”,以柏亭为终点,表达了诗人对目的地的期待,同时借茂盛的草木表达了内心的迷茫和失落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与心境的孤寂,寓情于景,情感深沉。
今春芳苑游,接武上琼楼。
宛转萦香骑,飘飖拂画毬。
俯身迎未落,回辔逐傍流。
秖为看花鸟,时时误失筹。
秋至触物愁,况当离别筵。
短歌销夜烛,繁绪遍高弦。
桂水舟始泛,兰堂榻讵悬。
一杯勾离阻,三载奉周旋。
鸦噪更漏飒,露濡风景鲜。
斯须不共此,且为更留连。
六代骄奢地,三春物象繁。
灵湖通涨海,天堑隔中原。
晓渡高帆驶,阴风巨舰翻。
旌旗西日落,戈甲夏云屯。
豹变资陈武,龙飞拥晋元。
风流前事尽,文物旧仪存。
邪侮尝移润,忠贞几度冤。
兴亡山兀兀,今古水浑浑。
露滴蜂偷蕊,莺啼日到轩。
酒肠堆曲糵,诗思绕乾坤。
愁梦全无蝶,离忧每愧萱。
形骸劳大块,玉石任炎昆。
出处宁由己,升沈未足言。
且应中圣乐,坐起任昏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