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问行李,策足游上都。
晚风吹客袂,话别聊踌躇。
朝家渴多士,璧水来英儒。
子志横四海,亦复随群趋。
磨砺强国策,它时剪骄胡。
卓彼漫塘翁,一壑老壮图。
万牛挽不前,世事付长吁。
君欲访隐所,为问今何如。
之子问行李,策足游上都。
晚风吹客袂,话别聊踌躇。
朝家渴多士,璧水来英儒。
子志横四海,亦复随群趋。
磨砺强国策,它时剪骄胡。
卓彼漫塘翁,一壑老壮图。
万牛挽不前,世事付长吁。
君欲访隐所,为问今何如。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即将踏上求学之路,前往京城的场景。开篇“之子问行李,策足游上都”表明主人公是一位年轻人,他正准备着手筹备远行至京城求学的物资,同时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诗中通过“晚风吹客袂,话别聊踌躇”展示了一种离别时的情感复杂性,主人公与家人朋友告别时既有不舍之情,又有对未来征程的思考和不安。
接下来的“朝家渴多士,璧水来英儒”则描绘了学者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他们追求高尚品格的情操。璧水(即淝水)是古代读书人常提及的地方,这里用以象征学问之地。
“子志横四海,亦复随群趋”表达了主人公胸怀壮志,不仅要实现个人的理想,同时也愿意跟随时代的潮流,与同侪一道追求更高的目标。
而在“磨砺强国策,它时剪骄胡”中,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国家强盛和外患问题的关注,以及对抗击外来侵略力量的决心。
随后,“卓彼漫塘翁,一壑老壮图”通过“漫塘翁”这个形象,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上那些有远大抱负、勇往直前的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年轻时的豪迈志向和壮心不已。
在最后,“万牛挽不前,世事付长吁”则是一种对人生无常和世事无常的感慨。尽管有着巨大的力量,但面对世事变迁,却也只能归于淡然视之,顺其自然。
最终,“君欲访隐所,为问今何如”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关心,询问他是否已经找到了一片可以安身立命的净土,以及那里的情况如何。这里“隐所”带有隐居避世的意味,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对于寻找一处清静之地以求自保的心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学者对知识和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折射出了时代背景下的个人情感与社会关怀。
清口湖尾闾,两坝东西㙲。
黄未夺淮时,全淮此东送。
后始言蓄禦,本由人操纵。
而何胶柱者,甚靳拆茭葑。
窥其意所在,重筑恐费重。
宁使涨高堰,五坝漏卮供。
高宝曷能容,下河灾可痛。
于是议出江,徒纷如聚讼。
釜底不抽薪,扬汤审何用。
悉心求其策,洪泽宜腾空。
高堰今出水,七尺五寸中。
如增至三尺,清口仍弗动。
设再增一尺,开十丈泄汹。
递长递拓宽,杀涨利应众。
奚待出五坝,而始拆倥偬。
秋汛过弗涨,收坝资禦控。
审机在专一,图便戒旁综。
有过愿分任,其功不劳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