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相即能仁,莫错认金轮。
行圆三十二,慈悲普济人。
非相即能仁,莫错认金轮。
行圆三十二,慈悲普济人。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印肃所作的《金刚随机无尽颂》中的第四部分,名为“离色离相分第二十”。诗中表达的是佛教中关于修行和慈悲的重要理念。"非相即能仁"强调了超越外在表象,达到内在仁慈的境界;"莫错认金轮"则提醒人们不要被世俗权力或物质所迷惑,而应追求真正的智慧和慈悲。"行圆三十二"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菩萨修行的三十二种神通,这里象征着圆满的修行过程;"慈悲普济人"则直接表达了佛教的核心教义——慈悲为怀,普度众生。整体上,这首诗寓含了佛教修行者对内心觉悟与无私大爱的追求。
山夷蚁集烟原荒,红绡抹额戈鋋光。
雄夫魄褫鱼在汤,谁云女质柔弗刚。
格庵之孙窈窕娘,雪肤云鬓娇春阳。
罗襦湿泪收残妆,菱花弃匣辞兰房。
腥风飒飒沾群芳,痿痹老父如蚕僵。
天高无翼心遑遑,蛴蝤系帛悬空梁。
红飞玉碎春茫茫,贞心一片明秋霜。
偷生忍辱德弗臧,何如一死名尤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