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傲常调,诏书下徵求。
知君欲谒帝,秣马趋西周。
逸足何骎骎,美声实风流。
学富赡清词,下笔不能休。
君家一何盛,赫奕难为俦。
伯父四五人,同时为诸侯。
忆昨始相值,值君客贝丘。
相看复乘兴,携手到冀州。
前日在南县,与君上北楼。
野旷不见山,白日落草头。
客舍梨花繁,深花隐鸣鸠。
南邻新酒熟,有女弹箜篌。
醉后或狂歌,酒醒满离忧。
主人不相识,此地难淹留。
吾庐终南下,堪与王孙游。
何当肯相寻,澧上一孤舟。
夫子傲常调,诏书下徵求。
知君欲谒帝,秣马趋西周。
逸足何骎骎,美声实风流。
学富赡清词,下笔不能休。
君家一何盛,赫奕难为俦。
伯父四五人,同时为诸侯。
忆昨始相值,值君客贝丘。
相看复乘兴,携手到冀州。
前日在南县,与君上北楼。
野旷不见山,白日落草头。
客舍梨花繁,深花隐鸣鸠。
南邻新酒熟,有女弹箜篌。
醉后或狂歌,酒醒满离忧。
主人不相识,此地难淹留。
吾庐终南下,堪与王孙游。
何当肯相寻,澧上一孤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冀州客舍中饮酒赏乐、怀念旧友并寄托深情的一种复杂情感。诗中的语言流畅自然,意境遒劲。
开篇“夫子傲常调,诏书下徵求”两句表明诗人受到了朝廷的征召,显示了其在官方文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知君欲谒帝,秣马趋西周”则透露出了诗人对友人的了解和支持,表现出深厚的情谊。
“逸足何骎骎,美声实风流”描述了诗人在客舍中的悠然自得,以及他那非凡的才华和艺术造诣。“学富赡清词,下笔不能休”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文学修养和创作热情。
“君家一何盛,赫奕难为俦”表达了对友人家庭繁荣景象的赞美,而“伯父四五人,同时为诸侯”则描绘了一幅家族昌盛、兄弟并肩的壮观图景。
中间部分“忆昨始相值,值君客贝丘。相看复乘兴,携手到冀州。”回顾了与友人的初次邂逅和后来的同游记忆,流露出深情的怀念之情。
接着,“前日在南县,與君上北楼。野旷不见山,白日落草头。”则是对过去共同攀登高楼远眺时光的追忆,那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至今难忘。
“客舍梨花繁,深花隐鸣鸠。南邻新酒熟,有女弹箜篌。”描绘了诗人目前所处环境的美好,以及旁人的欢乐场景,但这与诗人的孤独和离愁形成对比。
“醉后或狂歌,酒醒满离忧。主人不相识,此地难淹留。”表达了诗人在饮酒中寻找短暂的逃避,但清醒时分离之苦又涌上心头。环境的陌生和情感的孤立使得他感到难以久留。
结尾“吾庐终南下,堪与王孙游。何当肯相寻,澧上一孤舟。”则是诗人表达了希望未来能够再次与友人相遇的愿望,即便是在遥远的未来,也期待能够重逢旧日情谊。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表现出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友情和文学创作的深厚情怀。
福慧双修矣。问芳龄、二八年纪,聪明如此。
一卷新诗出示我,美玉精金堪比。
真不愧、诗书门第。
拈出卷中读史句,岂寻常、弄月吟风耳。
簪花格,银钩字。瑶池仙子应如是。
爱翩翩、温柔态度,端庄容止。
恰有仙郎成伉俪,一对璧人双美。
堪称得、扫眉才子。
况又人言知孝道,侍孀姑膝下呈欢喜。
福与慧,更谁似。
禹域尧封,是谁使、金瓯破缺?
君不见、铭盂书鼎,几多豪杰。
交阯铜标勋迹壮,燕然勒石威名烈。
忍都将神胄化舆台,肚肠裂。天柱倒,坤维折。
填海志,终难灭。挽黄河洗净,神州腥血。
两眼莫悬阊阖上,支身直扫蛟龙穴。
把乾坤大事共担承,今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