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贵自处,劳劳欲何为。
岂不怀丰功,动静宜知时。
尔年五十四,百岁半过之。
年年徇土木,日日计度支。
山菊与溪梅,梦中相对谁。
我年日以迈,尔少只数期。
纵使更百龄,所忧常别离。
何如松桂侧,竟夕论心期。
山芋可继粟,荒年恒不饥。
语笑皆羲轩,而无衰世疑。
灵龟未易舍,观我徒朵颐。
随身登古台,下视西江湄。
飞帆去如鹜,安得暂相随。
念尔如飞帆,汨汨寒风吹。
欲倾万斛怀,千里重踌蹰。
人生贵自处,劳劳欲何为。
岂不怀丰功,动静宜知时。
尔年五十四,百岁半过之。
年年徇土木,日日计度支。
山菊与溪梅,梦中相对谁。
我年日以迈,尔少只数期。
纵使更百龄,所忧常别离。
何如松桂侧,竟夕论心期。
山芋可继粟,荒年恒不饥。
语笑皆羲轩,而无衰世疑。
灵龟未易舍,观我徒朵颐。
随身登古台,下视西江湄。
飞帆去如鹜,安得暂相随。
念尔如飞帆,汨汨寒风吹。
欲倾万斛怀,千里重踌蹰。
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以“人生贵自处”开篇,强调了个人价值和自我定位的重要性,接着通过“劳劳欲何为”提出对忙碌生活的反思。诗人认为,人们不应仅仅追求物质上的丰功伟绩,而应懂得适时而动,顺应自然规律。
诗中提到主人公已经五十四岁,接近生命的一半,感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他描述了每日为了生计奔波劳碌的生活状态,与自然界中的山菊、溪梅形成对比,暗示了人与自然的疏离感。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尤其是与亲友的别离。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出了理想的生活状态——与松桂为伴,夜晚长谈心事,生活简单却充满诗意。他希望像山芋一样,即使在荒年也能保持生存,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诗人还提到与友人的对话充满了古代文人的风雅,没有世俗的困扰。最后,诗人以对远方友人的思念结束,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切怀念和渴望相聚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