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天风生,再鼓山月明。
苍龙夜啼老蛟泣,孤鸾别鹤不敢鸣。
一弦宫,牛鸣古盎应黄钟。
二弦商,梧桐叶落敲银床。
三弦角,野猿暮啸岩花落。
四弦徵,百啭黄鹂绿阴里。
五弦羽,洞庭萧萧落寒雨。
大宫小宫错杂弹,一堂鱼水情交欢。
我闻此声重太息,历代圣贤能作述。
杏坛千古有遗音,何须更听湘妃瑟。
一鼓天风生,再鼓山月明。
苍龙夜啼老蛟泣,孤鸾别鹤不敢鸣。
一弦宫,牛鸣古盎应黄钟。
二弦商,梧桐叶落敲银床。
三弦角,野猿暮啸岩花落。
四弦徵,百啭黄鹂绿阴里。
五弦羽,洞庭萧萧落寒雨。
大宫小宫错杂弹,一堂鱼水情交欢。
我闻此声重太息,历代圣贤能作述。
杏坛千古有遗音,何须更听湘妃瑟。
这首《听琴歌(其五)》由元代诗人杨寿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琴声的美妙与复杂,以及它所引发的情感共鸣。诗中以“一鼓天风生,再鼓山月明”开篇,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琴声的震撼力,仿佛天风与山月都为之动容。接下来的描述,如“苍龙夜啼老蛟泣,孤鸾别鹤不敢鸣”,进一步渲染了琴声的感染力,使得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都为之静默。
接着,诗人通过“一弦宫,牛鸣古盎应黄钟。二弦商,梧桐叶落敲银床。三弦角,野猿暮啸岩花落。四弦徵,百啭黄鹂绿阴里。五弦羽,洞庭萧萧落寒雨。”这一系列的比喻,展现了不同音阶的琴声与自然界的对应关系,每一弦都仿佛在诉说着不同的故事,从动物的啼鸣到自然的风雨,琴声与自然和谐共生,展现出音乐的无穷魅力。
最后,“大宫小宫错杂弹,一堂鱼水情交欢”一句,将琴声比作鱼水之欢,形象地表达了音乐带来的和谐与情感交流。而“我闻此声重太息,历代圣贤能作述。杏坛千古有遗音,何须更听湘妃瑟。”则表达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深刻感悟,认为音乐不仅能够触动人心,还能传承历史,超越时空,与古代圣贤的作品相媲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琴声及其与自然、情感的交织描绘,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深邃与美好,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音乐与人类情感、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
我闻脩竹阴,清邃不受暑。
安得十亩馀,其中创幽墅。
日长惟鸟声,昼静无人语。
习习来微风,萧萧堕寒雨。
呼儿出柴扉,垂纶坐沙渚。
斯志久未遂,世路今弥阻。
新诗何起予,风味胜清醑。
自怜拘一官,隐逸愧前古。
好梦只林泉,羁踪犹粪土。
岂能学贪夫,忘身徇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