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风慵展一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
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
手风慵展一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
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作品,名为《安贫》。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以及他对物质生活的超然态度。
“手风慵展一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简单的生活环境中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他不再急于写作,也不再努力去观察那些复杂的图画。这里体现出了诗人对于物质世界的淡然,转而关注内心世界的丰富。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庐。”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安逸自得的生活场景。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书案上,就像是在田野中奔跑的马匹,而那筠竹制成的笔筒和盛放文房四宝的器具,则象征着诗人对于学问的执着与热爱。
“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安全与国家安危的关注。他像蛇一样寻找安稳之地,同时也曾像捋虎须那样准备着为国家出力。
最后,“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这里“举世”指的是整个世界,而“默识”则意味着深刻的理解。诗人质疑在这喧嚣的世界中是否有人能真正理解他内心的宁静与追求。而“齐竽”是古代乐器,常用来比喻和谐之声。诗人不知道谁能够像演奏乐器一样,试图去体会他的精神世界。
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表达,展示了韩偓对于平静生活、个人的安全感与国家安危的关怀以及他对世间喧嚣与精神理解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