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业雄图尽,遗孙世运消。
宣明徒有号,江汉不相朝。
碑碣高临路,松枝半作樵。
唯馀开圣寺,犹学武皇妖。
梁业雄图尽,遗孙世运消。
宣明徒有号,江汉不相朝。
碑碣高临路,松枝半作樵。
唯馀开圣寺,犹学武皇妖。
这是一首描绘战乱后景象的诗,充满了悲凉和无奈的情感。开篇“梁业雄图尽,遗孙世运消”两句,通过对比过去繁华而今已衰败的建筑与家族,从宏观角度写出了时光变迁、盛极必衰的历史沧桑感。
接着,“宣明徒有号,江汉不相朝”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繁荣如今已成空名的哀叹,以及面对长江与汉水依旧流淌却已无复往日辉煌景象的无奈。
“碑碣高临路,松枝半作樵”则具体描绘了战后废墟的景象:高耸的碑碣旁边,是长满了松枝的小径,这些原本应该是纪念过去功绩的碑碣,如今却只能成为樵夫拾柴的地方,透露出一股荒凉与凄楚。
最后,“唯馀开圣寺,犹学武皇妖”则表现出诗人对于即使在破败的庙宇中也依然有人模仿古代帝王的荒唐之举的感慨。这里所谓“武皇”,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强权统治者,他们的形象和行为被后人模仿,但已失去了昔日的光辉,显得尤为可悲。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战乱后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英雄末路以及民生凄苦的深刻感悟。
顽马堪意驯,漫愁牧者笑。
堕地既云男,精华听其盗。
读书升玉堂,苏锥愿亦报。
敢防龙颔珠,竟从海隅掉。
五斗作命官,复难习糠糙。
訾彼热腑人,腼颜假文诰。
日月无返轮,身穷见能到。
一几罗万年,风霆辟群噪。
纵非堂皇军,卓然树偏纛。东山?莫援,未防厕敦导。
斯人今不存,遗光感萤爝。
惜哉一篑功,犹虚此生造。
汝死经一年,吾已逃百死。
祇今归无家,漂魂蕙江水。
蕙江水来东四明,二百里下蛟门城。
纡回潮过殡汝处,未肯将吾病魂去。
回潮似送汝魂来,海阔云奔孤雁哀。
我方倚楼悲忆汝,湿翠当衿堕山雨。
昔夜梦汝如昔时,霜后芙蓉颜色凄。
隔阑短柳新彫鬓,背竹疏灯旧杼衣。
梦醒何处寻残梦,天地斜阳一蝉送。
今朝祭汝江上楼,万芦飒沓喧早秋。
茫茫江水流复流,寸心逝矣谁能留?
殇亡满野兵未休,汝魄东南江尽头。
江楼今夜梦堪续,斜月荒郊断蘼绿,去伴烟心汝魂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