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不相见,遽尔鬓如霜。
道在庸何愧,途穷未敢狂。
沙虫空搏撠,云骥自腾骧。
多少荆山玉,如泥委道旁。
十年不相见,遽尔鬓如霜。
道在庸何愧,途穷未敢狂。
沙虫空搏撠,云骥自腾骧。
多少荆山玉,如泥委道旁。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的《赠周侍御铭恩八章》中的第一首。诗中通过对比“十年不相见”的久别与“鬓如霜”的年华老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诗人以“道在庸何愧”一句,表明即使身处平凡,也应坚守内心之道,不因环境困顿而妄自菲薄。后两句“途穷未敢狂”,则进一步强调了面对困境时的谦逊态度。
“沙虫空搏撠,云骥自腾骧”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沙虫”,虽无力改变现状,却也不失自我尊严;将他人比作“云骥”,虽处境优越,仍能自由驰骋。这种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清醒认识,也体现了对他人成就的欣赏与尊重。
最后,“多少荆山玉,如泥委道旁”一句,以“荆山玉”比喻珍贵的人才或事物,却如同泥土般被遗弃在路边,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价值未能得到充分认可的社会现象的忧虑和感叹。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丰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忧国忧民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