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未吸瓮头春,三叠聊攲雨裛尘。
不用遽兴风伯讼,弘羊真是可烹人。
一杯未吸瓮头春,三叠聊攲雨裛尘。
不用遽兴风伯讼,弘羊真是可烹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名为《自秋七月不雨至于春二月十九日仅得雨昌龄作贺诗予未及和而雨止矣遂次韵以闵之(其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久旱逢甘霖的感慨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首句“一杯未吸瓮头春”,以“瓮头春”喻指久旱之后的雨水,形象地描绘出人们渴望雨水的心情,如同等待美酒般急切。然而,这杯“春水”并未真正被“吸”入,暗示着雨水虽来,但可能并未达到人们的期望。
次句“三叠聊攲雨裛尘”,“三叠”可能是指雨水连续落下,或是在表达雨水稀少,只能勉强滋润地面的景象。“聊攲”则表现出雨水的不足,不足以彻底清除尘埃,暗含了对干旱持续时间之长的无奈与叹息。
后两句“不用遽兴风伯讼,弘羊真是可烹人”,运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典故“风伯讼”出自《庄子·逍遥游》,意为风神对大旱的不满,这里借指人们对干旱的抱怨。第二个典故“弘羊”指的是西汉时期的财政官桑弘羊,此处可能暗指治理不当导致的灾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干旱原因的反思,认为不应归咎于自然界的风神,而是应从人事上寻找解决之道,同时也对治理者的不当行为提出了批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在赞美雨水的同时,也蕴含了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对治理者责任的思考。
已过汉阳岸,却望横舟山。
秀色挹不尽,西风将梦还。
我昔登横舟,最爱汉阳树。
横舟今不见,树色只如故。
公舟在青冥,我舟一浮萍。
阑干试拍手,我亦同举酒。
出山今几时,忽忽岁再秋。
江湖岂不永,我兴终悠悠。
况复逢旱魃,农亩无馀收。
赤子亦何辜,黄屋劳深忧。而我忝朝寄,政荒积?尤。
怀痾卧空阁,恻怆增绸缪。
东南望故山,上有玄烟浮。
平生采芝侣,寂寞今焉俦。
朝游云峰巅,夕宿寒岩幽。
为我泛瑶瑟,泠然发清讴。
裂笺寄晨风,问我君何求。
洪涛捩君柁,狭硖摧君辀。
君还苦不早,无乃非良谋。
再拜谢故人,低徊更包羞。
桂华幸未歇,去矣从君游。
昔营此幽栖,邈与世相绝。
誓将百年身,来守固穷节。
心期苦未遂,岁月一何阔。
终然匹夫志,肯遽甘没没。
兹晨复登瞰,目尽云一抹。
激烈永啸馀,朗寥高韵发。
夫君内德备,不学王骀兀。
观心见参倚,出世自英杰。
朅来肯顾我,同去弄云月。
微言得深扣,大句亦孤拔。
多谢警疏慵,未敢叹瞻忽。
更问毫釐间,是同端是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