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庵不可作,昆山为之荒。
将谓青琅玕,一夜遭折伤。
其影落屏障,千家留墨光。
墨以托竹命,人短竹自长。
魂当附竹存,未分人琴亡。
我来吊风雨,秋尽堂空凉。
含情赋清篇,因之招凤凰。
可庵不可作,昆山为之荒。
将谓青琅玕,一夜遭折伤。
其影落屏障,千家留墨光。
墨以托竹命,人短竹自长。
魂当附竹存,未分人琴亡。
我来吊风雨,秋尽堂空凉。
含情赋清篇,因之招凤凰。
这首明代沈周的《挽屈处诚善写竹》表达了对屈处诚这位擅长画竹的艺术家的深深哀悼。诗人以"不可作"和"昆山为之荒"开篇,暗示了屈处诚的离世给艺术界带来的巨大损失,仿佛连著名的昆山都因此而显得荒芜。接着,诗人用"青琅玕"比喻屈处诚的竹画,形象地描绘了他的作品之美,然而却在一夜之间遭受折损,令人痛惜。
"其影落屏障,千家留墨光"两句,进一步赞美了屈处诚画竹技艺的广泛流传,他的艺术精神如同墨迹般长久照耀人间。诗人强调墨与竹的共生关系,寓意屈处诚的精神如竹一般坚韧不朽,即使人已逝去,其艺术生命仍在延续。
"魂当附竹存,未分人琴亡"表达了诗人对屈处诚精神永驻的信念,认为他的灵魂已经与竹画融为一体,不会随人的消逝而消失。最后,诗人通过"我来吊风雨,秋尽堂空凉"的景物描写,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对故人的怀念之情,并借"含情赋清篇,因之招凤凰"寄托对艺术繁荣的期待,希望屈处诚的艺术精神能激发更多人才的涌现。
自喜平生山水心,公馀犹及此登临。
云埋古寺钟声远,花落空村烟雨深。
是处芳尊追胜槩,几人寒勒度疏林。
都无春色一分在,况有尘寰万虑侵。
朔风声满枯桑枝,阴云不定蛟龙归。
冻禽聚立高树时,密云万里增寒威。
访君留连举酒卮,胡琴奏罢欢已微。
小驹跨去没四蹄,飘花凌乱沾人衣。
醉目远望天地迷,何暇更问孤鸿飞。
茅屋岂无单且饥,平明共贺麦陇肥。
莫饮酒,酒岂雠,颜回不饮不白头。
千钟称帝尧,百觚号圣丘。
定国数石无滞留,康成三百杯未休。
阮籍作诗语更遒,圣贤在前谁与谋。
喉乾舌强须润柔,照见文字胜膏油。
山园茶盛四五月,江南窃贩如豺狼。
顽凶少壮冒岭险,夜行作队如刀鎗。
浮浪书生亦贪利,史笥经箱为盗囊。
津头吏卒虽捕获,官司直惜儒衣裳。
却来城中谈孔孟,言语便欲非尧汤。
三日夏雨刺昏垫,五日炎热讥旱伤。
百端得钱事酒䏑,屋里饿妇无糇粮。
一身沟壑乃自取,将相贤科何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