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宗上人求偈之江南》
《宗上人求偈之江南》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川舌一从尝虏馔,山衣三载湿湘云。

挑包又过江南去,鶗鴂遥知半路闻。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宗上人的僧侣,他穿越北方与南方的边界,寻求佛法的智慧。诗中充满了对旅途艰辛与内心追求的深刻感悟。

首句“川舌一从尝虏馔”,形象地描述了宗上人初次踏入异域,品尝了敌方的食物,暗示了他跨越边界的勇敢与决心。这里的“虏馔”既指异族的食物,也暗含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接纳。

次句“山衣三载湿湘云”,则展现了宗上人在山间行走,三年间衣衫被湘地的雨水浸湿,象征着他在修行路上的不懈努力与坚韧不拔。湘云不仅代表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是对宗上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表明他在艰苦环境中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

第三句“挑包又过江南去”,说明宗上人再次踏上旅程,这次是向南而去。这一句不仅表达了他继续前行的决心,也预示着他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挑包的动作,既体现了行旅的艰辛,也象征着他对佛法追求的执着。

最后一句“鶗鴂遥知半路闻”,运用了《诗经》中的典故,鶗鴂(即杜鹃)在古代常被视为悲鸣的鸟,这里用来比喻宗上人在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或挑战。然而,“遥知半路闻”并非直接表达悲观,而是暗示即使在艰难的旅途中,宗上人也能通过内心的智慧和力量,感知并克服这些障碍。这句诗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即无论面对何种困境,都能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宗上人旅途经历的描绘,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对佛法的执着追求以及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态度。诗中蕴含的哲理,是对人生旅途中的挑战与自我超越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自黄岩县舟行入台州

宴坐峰前冲雨急,黄岩县里借舟迟。

百年痴黠不相补,万事悲欢岂可期。

莽莽沧波兼宿雾,纷纷白鹭落山陂。

只应江海凄凉地,欠我临风一赋诗。

(0)

长沙寺桂花重开

天遣幽花两度开,黄昏梵放此徘徊。

不教居士卧禅榻,唤出西厢共看来。

(0)

定风波.进贤道上见梅赠王伯寿

敧帽垂鞭送客回。小桥流水一枝梅。

衰病逢春都不记。谁谓。幽香却解逐人来。

安得身闲频置酒。携手。与君看到十分开。

少壮相从今雪鬓。因甚。流年羁恨两相催。

(0)

七月十一日见落叶

叶雕非一日,盛夏则已然。

一叶复一叶,及此摇落天。

晨起坐堂上,散若飞鸟翩。

昔时可藏鸦,今欲不庇蝉。

顾视庭中草,亦复非阡眠。

百谷秋皆成,是谓造化权。

岂为草木计,而欲求两全。

物理贵见微,勇退差为贤。

(0)

醉中到白崖而归

醉眼朦胧万事空,今年痛饮瀼西东。

偶呼快马迎新月,却上轻舆御晚风。

行路八千常是客,丈夫五十未称翁。

乱山缺处如横线,遥指孤城翠霭中。

(0)

试茶

苍爪初惊鹰脱韝,得汤已见玉花浮。

睡魔何止避三舍,欢伯直知输一筹。

日铸焙香怀旧隐,谷帘试水忆西游。

银瓶铜碾俱官样,恨欠纤纤为捧瓯。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宁调元 牛焘 程珌 郭应祥 释智朋 释师观 黄之隽 顾瑛 赵我佩 何瑭 王之望 李振钧 朱景英 赵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