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安期生,并引》
《安期生,并引》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安期本策士,平日交蒯通。

尝干重瞳子,不见隆准公。

应如鲁仲连,抵掌吐长虹。

难堪踞床洗,宁挹扛鼎雄。

事既两大缪,飘然籋遗风。

乃知经世士,出世或乘龙。

岂比山泽臞,忍饥啖柏松。

纵使偶不死,正堪为仆僮。

茂陵秋风客,望祖犹蚁蜂。

海上如瓜枣,可闻不可逢。

(0)
注释
策士:谋略家。
蒯通:战国时期策士,曾游说韩信投降刘邦。
重瞳子:指传说中舜的眼睛,有两个瞳孔。
隆准公:指汉高祖刘邦,因其鼻子高挺而闻名。
鲁仲连:战国时期义士,以智勇著称。
抵掌:形容交谈热烈。
籋:乘风飞翔。
经世士:能够治理国家的人才。
乘龙:古代神话中,有德者乘龙升天。
臞:瘦弱。
柏松:常绿植物,象征清苦生活。
仆僮:仆人或童仆。
茂陵:汉武帝的陵墓。
蚁蜂:比喻微小。
瓜枣:比喻远方或稀罕之物。
翻译
安期本是谋略家,平日与蒯通用心交
他曾试图打动双瞳孔的君主,但未见隆准高鼻梁的汉帝
他应如鲁仲连般,豪言壮语如长虹直挂
难以忍受坐在床上清洗,宁愿追随能举鼎的英雄
他的事业一开始就偏离了正道,只能随风飘荡
这才明白,真正的治世之士,出世时可能乘龙而起
怎能与山泽中的瘦骨相比,忍受饥饿食柏松
即使偶尔不死,也只适合做仆从
如同茂陵秋风中的游子,仰望祖先如蚂蚁蜜蜂般渺小
大海彼岸如瓜果,虽闻其名却难得相见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和超脱世俗的心态。"安期本策士,平日交蒯通"两句表明诗中的人物是一位胸怀壮志、与世间豪杰交游的士人。"尝干重瞳子,不见隆准公"则形象地描绘他在逆境中的坚持和对权贵的无视,仿佛鲁仲连抵掌吐虹的英勇气概。

"难堪踞床洗,宁挹扛鼎雄"表达了他宁愿选择困苦自强也不愿屈服于不仁之人。"事既两大缪,飘然籋遗风"则是说在面对重重困境时,他依旧保持着超然物外的风骨。

"乃知经世士,出世或乘龙"一句点出了诗中人物超脱尘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他宁愿像山泽中的野兽忍饥啖柏松,也不愿意屈尊就卑,成为仆僮。

最后两句"茂陵秋风客,望祖犹蚁蜂。海上如瓜枣, 可闻不可逢"则是说诗人在秋风萧瑟的茂陵感叹时光荏苒,心中怀念着古人,而那些遥远的理想和追求,如同海上的瓜枣,可以听闻却难以触及。

整首诗通过对士人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坚守节操、超脱世俗的赞美。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亦园亭联

谈性命则先贤之说已多,何似求之践履;

学考订则就衰之年无及,不如返诸身心。

(0)

挽妹联

齿长十六年,弟兄渐即凋零,白首何堪哭寡妹;

寿才五二岁,儿女半成婚嫁,黄泉差可慰亡夫。

(0)

挽刘昌寿联

穷达寿夭竟何凭,颜渊伯牛,所遭若此;

伯叔甥舅皆贤者,皋陶庭坚,不祀忽诸。

(0)

武昌府署联

十城表率,九郡先驱,亿万姓属目相看,刑赏惟求孚众志;

廿载司曹,一麾出守,二千石仔肩孔巨,清勤不敢负家声。

(0)

挽彭玉麟联

老病犹看未见书,得力靖红羊,名高衡岳几千丈;

春寒敬谢常来客,超心乘白鹤,人在蓬莱第一峰。

(0)

挽张之洞联

曾许敢言,上书我愧陈同甫;

老而入相,当日群期范仲淹。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