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迦陵庵偶述》
《迦陵庵偶述》全文
明 / 区怀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庵罗小结野情宽,逸步谁停百尺竿。

人在定中闻唳鹤,客从归后忆栖鸾。

藤窗挂月宵逾迥,石磬穿云夏亦寒。

畦径自纡尘不扫,入门休作懒融看。

(0)
鉴赏

这首明末诗人区怀年的《迦陵庵偶述》,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禅意的山中庵景。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庵内与外界的对比,以及庵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首联“庵罗小结野情宽,逸步谁停百尺竿”开篇即以“庵罗小结”点出庵的规模小巧,却能容纳丰富的情感与思绪。接着“野情宽”三字,既指庵外广阔的自然环境,也暗喻庵内心灵的广阔与自由。而“逸步谁停百尺竿”则以“逸步”形容庵中人的悠闲自在,与“百尺竿”形成对比,暗示庵中生活远离尘嚣,充满了宁静与超脱。

颔联“人在定中闻唳鹤,客从归后忆栖鸾”进一步深化庵内的氛围。通过“定中闻唳鹤”,表现了庵中人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之美的敏感。而“客从归后忆栖鸾”则可能寓指客人离开后,庵中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由、和谐生活的向往。

颈联“藤窗挂月宵逾迥,石磬穿云夏亦寒”描绘了庵内夜晚的景象。月光透过藤窗洒落,夜色显得格外深远;而石磬在夏日也能感受到凉意,这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也寓意着庵中人内心世界的清凉与纯净。这里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尾联“畦径自纡尘不扫,入门休作懒融看”则是对庵内日常生活的写照。庵中的小径弯曲,却无需清扫,象征着庵中生活的自然与随意。最后一句“入门休作懒融看”则表达了对庵中生活的尊重与欣赏,鼓励人们放下世俗的束缚,去体验和感受这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方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庵中景物和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禅意和简朴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作者介绍

区怀年
朝代:明

区怀年,字叔永。高明人。大相仲子。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贡生,任太学考通判。明思宗崇祯九年(一六三六)入都候选,以内艰回籍,后授翰林院孔目。归卧云石,学赤松游,日以赓和撰述为事。著有《玄超堂藏稿》、《击筑吟》诸集。清光绪《高明县志》卷一三有传。
猜你喜欢

临江仙.客中感怀

一抹斜阳天欲暮,客中惹起相思。

萧萧红叶断肠时。沉吟孤馆,惘惘我情痴。

到此牢愁难遣去,西风吹老杨枝。

古梅岭上著花迟。春光来未,人世有谁知。

(0)

金菊对芙蓉.酬柯凤孙博士

骑鹤烟花,听鹂柑酒,暮风吹袅杨枝。

对惊春鼙鼓,懒问归期。

南楼月上寒犹重,荐翠樽,浓压鹅儿。

曲阑干畔,笛声暗起,醉里寻诗。

可惜局外观棋,怕九州閟怨,续命无丝。

任邻家娇女,齧笑唇饴。

芳洲一夜生香草,寄素心,玉手亲诒。

儿孙催老,情怀未歇,何似天随。

(0)

浣溪纱·其三

隔雨飘灯更不归。画阑惆怅几多时。

问君行李又何之。

佳会也如钱易散,闲情惟与伎相宜。

中年禁得鬓成丝。

(0)

山花子.立秋

梭样光阴最易抛。庭梧叶又落今朝。

欲去闲愁愁不去,在眉梢。

酒胆诗肠都渐病,香心琴尾一般焦。

剩有吟魂秋共瘦,那禁销。

(0)

千秋岁.祝文君牧希双亲六十之寿

岭梅花著,喜噪庭前鹊。

木公金母三生约,订同时出世,福命休嫌薄。

好容易,经过六十年华各。

便古稀非寿,更百年欢乐。

还一个,二郎昨,万万千千里,为采长生药。

老莱子,堂前戏彩应相若。

(0)

金缕曲·其二赠宋芸子

自恨逢君晚。卅年前、闻风倾倒,曾披行卷。

镕铸古今珠一串,才分今无其选。

早博取、湘潭青盼。

并世知交星散尽,只寥寥、残客称同伴。

结吟社,通情款。明年此知谁健。

但相期、花前月下,清尊频劝。

麦秀黍离休再赋,留着一枝斑惯管。

待占领、彬彬文苑。

我对渊云甘俯首,幸骈邻、好共咨疑难。

道珍重,加餐饭。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