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川原似一毡,胸中丘壑转悠然。
及兹心目方无障,何处云峰欲比肩。
千里川原似一毡,胸中丘壑转悠然。
及兹心目方无障,何处云峰欲比肩。
这首明代诗人郭之奇的《游滁山二十咏(其十七)》描绘了诗人游历滁山时的景象和感受。首句“千里川原似一毡”运用比喻,将广阔的千里平原比作一块巨大的地毯,形象地展现了大地的辽阔与平坦。接着,“胸中丘壑转悠然”表达了诗人内心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与心境的开阔,丘壑在胸中起伏,仿佛随着视野的开阔而悠然自得。
后两句“及兹心目方无障,何处云峰欲比肩”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感慨,意指此刻心无杂念,眼界开阔,眼前的云峰似乎都难以与自己的心境相媲美。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自然的交融,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心灵自由的意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怀,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游山玩水时的豁达胸怀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晓日上乾陵,乾陵何巍巍。
前瞻对双阙,上有十丈碑。
左右蕃夷像,想见朝贡时。
一抔土未乾,衮服易袆衣。
好还虽天道,剪伐尽本支。
凄凉庐陵谪,慷慨黄台辞。
赖有狄相国,取日洗咸池。
母后盗国鼎,吕氏非薄姬。
中睿乃其子,天幸亦其宜。
骊山三日火,见笑牧羊儿。
如何陵上柏,独有神护持。
千秋百岁后,魂魄复来兹。
故山草木赭,应悔复辟迟。
天回西日照,岁暮北风吹。
南登乐游原,默诵昭陵诗。
天风吹雪下平田,纷纷逐马银杯翻。
马亦喜风摇玉环,兴来不觉过青山。
青山可望不可攀,长河镜里开烟鬟。
浮云不见山顶相,想是落日孤云间。
箭山峰头望碣石,东南海水不可极。
六龙宾日半海红,长鲸驾浪掀天白。
万峰回合处,九折十三盘。
一溪初入山百转,万壑度尽松声寒。
老苔万古带石色,枯松倒植苍苔裂。
石门划断一峰开,犹向云端眺青壁。
不见长安许道宁。披麻谁绘倚天青。
又无天上谪仙金銮客,削瓜咏此晴峦碧。
眼前安得此突兀,想像造化初开辟。
诗人以来几人到,只说终南与嵩少。
他年骑鹤归蓬莱,仰天却笑箭山小。
开元天宝谁能画,韩子规摹出曹霸。
惜乎画肉不画骨,坐使骅骝减声价。
晚生韦偃非画工,少也得名能古松。
试拈秃笔扫束绢,便觉天厩无真龙。
胡不写明皇照夜白,弄骄顾影嘶长陌。
又不写太宗拳毛騧,百战万里轻风沙。
如何写此神俊物,剥落玄黄只皮骨。
却思落日蹴长楸,风入四蹄追健鹘。
呜呼往事今茫然,矫首有意谁其传。
主恩未报忍伏枥,志士扼腕悲残年。
安得老髯通马语,刍秣医治平所苦。
行当起废一长鸣,要洗凡庸空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