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宋世忠厚,养士三百年。
时危不负主,繄彼文状元。
勤王仗大义,擐甲相周旋。
皇天不祚宋,白日沉虞渊。
宁甘珠璧碎,不为瓦砾全。
碧血溅燕市,精光上烛天。
嗟嗟吾生晚,不得为执鞭。
手持竹如意,击碎空山巅。
魂兮渺何许,涕泗悲茫然。
赵宋世忠厚,养士三百年。
时危不负主,繄彼文状元。
勤王仗大义,擐甲相周旋。
皇天不祚宋,白日沉虞渊。
宁甘珠璧碎,不为瓦砾全。
碧血溅燕市,精光上烛天。
嗟嗟吾生晚,不得为执鞭。
手持竹如意,击碎空山巅。
魂兮渺何许,涕泗悲茫然。
这首明代诗人莫璠的《读史三首(其二)》以赵宋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表达了对忠臣义士的敬仰和对国家衰亡的感慨。诗中提到的“文状元”可能指的是忠贞的文臣,他们在危难之际仍坚守大义,披甲上阵,效忠于君主。然而,“皇天不祚宋”,暗示了宋朝的不幸命运,如同“白日沉虞渊”,日薄西山。
诗人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无法亲身参与保家卫国的壮举,只能手握竹如意,象征无力改变现实,只能在精神上为国捐躯。“碧血溅燕市,精光上烛天”描绘了英勇就义的场景,其忠诚与决心如烛火般照亮黑暗。最后,诗人表达出对逝者无尽的哀思,情绪悲凉而深沉。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忠烈精神的崇敬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