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焚经台》
《焚经台》全文
隋朝 / 李世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门径萧萧长绿苔,一回登此一徘徊。

青牛谩说函关去,白马亲从印土来。

确实是非凭烈焰,要分真伪筑高台。

春风也解嫌狼籍,吹尽当年道教灰。

(0)
注释
门径:门前的小路。
萧萧:形容冷落、寂静。
绿苔:生长在潮湿处的绿色苔藓。
登此:登上这里。
徘徊:来回走动,留恋不去。
青牛:传说中老子乘骑出关的青色牛,喻指道家思想的传播。
谩说:不必多说,不必强调。
函关:即函谷关,古时军事要地,相传为老子著《道德经》后西出之地。
白马:指唐僧取经所骑的白马,象征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
印土:古代对印度的称呼。
确实是非:确实地分辨是非。
凭:依靠。
烈焰:猛烈的火焰,比喻严酷的考验或激烈的辩论。
要分真伪:需要区分真假。
筑高台:建立一个高的平台,比喻提供一个公开辩论或展示的场所。
春风:春天的风,常寓意新的开始或变革。
也解:也会,也能。
嫌:讨厌,不喜欢。
狼籍:杂乱不堪的样子。
道教灰:这里比喻旧的道教传统或遗迹。
翻译
门前小路寂静布满绿苔,每次登临此处总要流连忘返。
无需多言青牛穿越函谷关的传说,白马却真实地从印度载经归来。
究竟是非对错让烈火来验证,要辨别真伪就需建立高台明辨。
春风似乎也厌恶这杂乱无章,吹散了往昔道教留下的尘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意境。"门径萧萧长绿苔,一回登此一徘徊",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幽静的自然环境和作者独自游历的氛围。"青牛谩说函关去,白马亲从印土来",这里的“青牛”、“白马”可能隐喻着某种精神追求或是道教的象征,其“去”与“来”暗示了一种超脱现实的境界。

"确实是非凭烈焰,要分真伪筑高台"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正信仰的追求和对虚假之物的摒弃。在这里,“烈焰”可能象征着外在的炼狱或是世间的纷扰,而“高台”则代表了精神上的净土。

"春风也解嫌狼籍,吹尽当年道教灰"一句,则显现出一种对过去迷信或错误的释然和清除。这里的“春风”象征着新的开始,“狼籍”可能是指过往的混乱与迷茫,而“道教灰”则暗示了对某种信仰的反思和超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清洁和追求真理的过程。作者似乎在告别过去的迷失,向往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这不仅是一种文学创作,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思。

作者介绍
李世民

李世民
朝代:隋朝   生辰:599年-649年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猜你喜欢

采芹亭·其四

便好时时具小槎,遍游水北水南涯。

游时要拣山深处,恐有山人处士家。

(0)

和刘后村梅花百咏·其六十六

生涯冷淡乐者少,声色希夷见若无。

洛下只知海棠会,岭南竞作荔枝图。

(0)

和刘后村梅花百咏·其四十七

香臭难逃万古评,白黄安得一般清。

好看玉树临风立,羞杀金莲帖地行。

(0)

次卢月山贺建造韵

辙雪营巢近岁除,樵奴溪友落成初。

卜邻喜有玉川子,作计拚为陶隐居。

架上多储韩杜卷,案头不著老庄书。

乾坤自有关心事,非是幽人偏爱庐。

(0)

沉香浦

一饮千金事已非,那容更载此香归。

若教到此方投去,早落人间第二机。

(0)

题郭氏继一堂·其一

径与三茅借一峰,自携周易听松风。

隐居本为逃名计,结入头衔却不中。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