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弗绩鲧当殛,逃入羽渊为黄能。
韩山东北有荒庙,豕象冕服吁怪哉。
乡社养牲禁畜豕,恐触神怒风雷灾。
秦汉以来不读礼,祝尸鼎俎如优俳。
魂魄久与魑魅杂,野妖阴怪凭草莱。
高山南北二千里,谽豁凿断龙门开。
昆仑长河走出海,神禹功大不可偕。
后王书称嗣天子,永为万世严祠斋。
为崇王像备冠舄,寝庑敞侈完倾摧。
明饬有司正祀典,春秋致祭吾自来。
治水弗绩鲧当殛,逃入羽渊为黄能。
韩山东北有荒庙,豕象冕服吁怪哉。
乡社养牲禁畜豕,恐触神怒风雷灾。
秦汉以来不读礼,祝尸鼎俎如优俳。
魂魄久与魑魅杂,野妖阴怪凭草莱。
高山南北二千里,谽豁凿断龙门开。
昆仑长河走出海,神禹功大不可偕。
后王书称嗣天子,永为万世严祠斋。
为崇王像备冠舄,寝庑敞侈完倾摧。
明饬有司正祀典,春秋致祭吾自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荒废的庙宇,并通过对鲧神(即大禹)的记述,表达了对古代圣王治水之功的赞颂和对当时社会礼崩乐坏的忧虑。
开篇两句“治水弗绩鲧当殛,逃入羽渊为黄能”通过神话传说中的鲧鱼变成大禹的事迹,强调了大禹治水的伟业。接下来的“韩山东北有荒庙,豕象冕服吁怪哉”则描绘了一处被遗忘的庙宇及其周围环境,通过豕象的形象和神秘的气氛,营造出一种超自然与现实交织的景象。
“乡社养牲禁畜豕,恐触神怒风雷灾”表达了对传统礼制的重视,以及对于违背这些礼制可能招致天谴的担忧。随后的“秦汉以来不读礼,祝尸鼎俎如优俳”则批评了自秦汉以降,人们渐渐忽略古代礼仪之美德。
中间部分“魂魄久与魑魅杂,野妖阴怪凭草莱”通过对鬼神、妖怪的描述,渲染出一种阴森诡异的氛围。紧接着,“高山南北二千里,谽豁凿断龙门开”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大禹开辟山脉、治理水患的壮举。
“昆仑长河走出海,神禹功大不可偕”进一步赞颂大禹的伟业,将其比喻为与神同在的存在。末尾部分,“后王书称嗣天子,永为万世严祠斋。为崇王像备冠舄,寝庑敞侈完倾摧”则表达了对圣王继承天命、永存传统祭祀的尊崇。
最后,“明饬有司正祀典,春秋致祭吾自来”强调了维护礼制的重要性,以及诗人对于遵循古代祭祀之道的自信与坚持。整首诗通过对鲧庙的描绘和对大禹治水的颂扬,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及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思。
隔帘纱、画栏疏柳,层层都是空绿。
一分屋绕三分水,更带二分修竹。鸥未浴。
记散发人来,帘卷朝初沐。王家画幅。
问三泖渔庄,五湖蟹舍,何似此中屋。
杭州守,记撤宫莲双烛。西湖又占清福。
茶瓯药裹容清课,日日临流濯足。莺去谷。
好买个溪山,添个人如玉。携儿唤仆。
便拄杖林边,题诗石上,看画远山麓。
忍飘蓬、少年才思,吟边无限僝僽。
江湖梦冷樊川鬓,一味阻风中酒。君认否。
认镜里秋眉,越比春前瘦。残灯话旧。
有腻唾殷红,残醪晕碧,题恨遍襟袖。
桐徽寂,冷月暗笼虚牖。小华笺拂痕绉。
灵荃万古伤心泪,休种绮窗红豆。空画就。
怕侧帽词场,消黯成髯叟。相携醉友。
数笛外蘋洲,箫边白石,烟景更谁偶。
坐听更声初转,月影穿帘,龙吟何处。
琅玕尺八,唤动客愁如许。
仙人汉上,记曾一擪,黄鹤楼前,落梅无数。
古调如今杳矣,任是重翻,犹恐清韵非故。
应是宫墙夜静,霓裳独自偷旧谱。
便教桓伊在,也临风三弄,清泪如雨。
凉州已罢,指下顿增酸楚。
鹤唳清空声渐远,吹梦魂归去,怨来杨柳,奈玉关不度。
碧草人迷,青衫尘满,乡梦迢迢初觉。
送客旗亭,几度自嗟离索。
记欢会、去日空过,道珍重、流霞低酌。
怪年时、驿路荒寒,行人何事愿飘泊。
他乡无奈滞迹,堪叹客边风紧,罗衣愁薄。
古道云封,辜负谢鲲丘壑。
又今朝,数到离怀,怎禁住、泪随声落。
待归来、挨过黄昏,倚阑听画角。
连天碧草,甚寒风吹送一声清角。
忆自金台人去后,冷雨空梁寂寞。
汉月徒圆,塞云偏紧,风景何萧索。
青山残照,使人空叹辽落。
况复书剑天涯,萍踪何处,不解长安乐。
王粲年来心事涌,说甚画楼朱阁。
东海波澜,西泠涕泪,总自怜飘泊。
晚风垂柳,一行青到城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