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不在眼,尘土坐满颜。
系舟清洛尾,初见淮南山。
淮山相媚好,晓镜开烟鬟。
持此娱使君,一笑簿领间。
使君如天马,朝燕暮荆蛮。
时无王良手,空老十二闲。
聊当出毫末,化服狡与顽。
勿谓无人知,古佛临清湾。
赤子视万类,流萍阅人寰。
但使可此人,馀事真茅菅。
江湖不在眼,尘土坐满颜。
系舟清洛尾,初见淮南山。
淮山相媚好,晓镜开烟鬟。
持此娱使君,一笑簿领间。
使君如天马,朝燕暮荆蛮。
时无王良手,空老十二闲。
聊当出毫末,化服狡与顽。
勿谓无人知,古佛临清湾。
赤子视万类,流萍阅人寰。
但使可此人,馀事真茅菅。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所作,名为《送程七表弟知泗州》。诗中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示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江湖不在眼,尘土坐满颜。”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情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尘世间的是非成败已经看透,不再为之所动。
“系舟清洛尾,初见淮南山。” 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将自己的心境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系舟指的是停泊船只,清洛尾则是指洛河水清的尽头处,而“初见淮南山”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新环境的初步印象。
“淮山相媚好,晓镜开烟鬟。” 这两句描写了淮南山的美丽景色,以及晨雾中的迷离感。淮山之美仿佛在晨雾中展现出一种神秘而柔和的姿态。
“持此娱使君,一笑簿领间。” 诗人用“持此”指代前面的自然美景,通过这些美好来抚慰友人的心灵,并与之分享这份喜悦。
“使君如天马,朝燕暮荆蛮。” 这里将友人比喻为自由自在的天马,形象地表达了对朋友才华横溢、志向远大的赞誉。而“朝燕暮荆蛮”则是指友人行踪不定,有如燕子一般游走四方。
“时无王良手,空老十二闲。” 这两句诗中,“王良手”指的是古代著名的御马师,此处用来比喻理想中的栽培者。而“空老十二闲”则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间差距的无奈感。
“聊当出毫末,化服狡与顽。”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态。通过比喻和隐喻的手法,诗人暗示了对友人的期望,让其能够跳出凡尘的羁绊。
“勿谓无人知,古佛临清湾。” 这两句诗中,“勿谓”即是不要以为,而“古佛临清湾”则是指古代高僧在清静之地修行,不为世俗所扰。这里表达了对朋友智慧和修养的肯定。
“赤子视万类,流萍阅人寰。” 诗人用“赤子”比喻友人的纯洁无暇,而“流萍阅人寰”则是形容诗人自己如同漂泊之物,在人世间游历。
“但使可此人,馀事真茅菅。” 这两句表达了只要朋友能达到这种境界,那么其他一切琐事都可视为无物。这句话体现出了诗人对友人的信任和期望。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情感,更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精妙的比喻,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