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起郎官草,初分刺史符。
海云迎过楚,江月引归吴。
城底涛声震,楼端蜃气孤。
千家窥驿舫,五马饮春湖。
柳色供诗用,莺声送酒须。
知君望乡处,枉道上姑苏。
罢起郎官草,初分刺史符。
海云迎过楚,江月引归吴。
城底涛声震,楼端蜃气孤。
千家窥驿舫,五马饮春湖。
柳色供诗用,莺声送酒须。
知君望乡处,枉道上姑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送庐郎中除杭州赴任》。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送别一位即将离去到杭州就任的朋友。在描绘景物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和对友人未来工作的美好祝愿。
“罢起郎官草,初分刺史符。”这两句开篇即点明了送别的场合,是在一个官职调动的时刻。郎官是一种低级官职,而刺史则是监察官员的意思,这里暗示着朋友即将赴任的地方有一定的权力和责任。
“海云迎过楚,江月引归吴。”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送别时的心情。海云与江月都是诗人对朋友离去后所望的象征,楚和吴则是古代的地名,代表着南方的地方,这里指的是杭州的方向。
“城底涛声震,楼端蜃气孤。”这两句描写了送别时的环境,城下涛声激荡,楼头蜃气萦绕,都显得分离时的氛围有些许沉重和寂寞。
“千家窥驿舫,五马饮春湖。”这里的“千家”指的是众多的家庭,而“五马”则是官船的等级。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现了朋友离别时的盛况以及送行的人群。
“柳色供诗用,莺声送酒须。”这两句表达了对朋友即将到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和祝愿。春天的柳树和莺鸟的歌声,都被赋予了寄托友情和美好的寓意。
“知君望乡处,枉道上姑苏。”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朋友未来的关心和期许。望乡之情是古代文人常有的情感,而“枉道”一词,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未来道路的祝福,希望他的仕途平坦无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送别场合的生动刻画,展现了诗人的深情与美好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