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独掩扉。
病共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
闲听莺语移时立,思逐杨花触处飞。
金带缒腰衫委地,年年衰瘦不胜衣。
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独掩扉。
病共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
闲听莺语移时立,思逐杨花触处飞。
金带缒腰衫委地,年年衰瘦不胜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春尽日宴罢感事独吟》。诗中描绘了一个五年一度的春季宴会结束后的情景,通过对过往欢乐场面的回忆和现实中的孤寂落差,表达了时光易逝、人事更迁以及个人的无常与哀愁。
诗人首先写道“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独掩扉”,这是宴会结束后的场景,宾客散去,一桌盛宴的欢声笑语不复存在,只剩下自己孤独地关上门扉。接着是“病共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诗人因病不能参与宴会,与友人共同享受美好时光的日子已经离去,而春天也随着樊迟(古代称呼未成年的儿童)一起消逝了。
“闲听莺语移时立,思逐杨花触处飞”则是诗人在安静中聆听着燕子的鸣叫,这些声音让他感到时间的流逝,而心中的思绪随着飘落的柳絮(杨花)四处飞散。最后,“金带缒腰衫委地,年年衰瘦不胜衣”表达了诗人因岁月的流逝而身体日渐虚弱,连华美的衣物都无法掩饰其衰败之态。
整首诗通过对宴会结束后的感慨,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以及个人体验的深刻感悟。白居易以其平实自然的笔法,将复杂的情感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