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别慈颜后,年华逝水流。
萱堂犹一日,松墓竟千秋。
诲育恩无尽,生成德靡酬。
白云空入望,清泪湿衣裘。
忆别慈颜后,年华逝水流。
萱堂犹一日,松墓竟千秋。
诲育恩无尽,生成德靡酬。
白云空入望,清泪湿衣裘。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叶颙悼念先母之作,表达了对母亲深沉的怀念和无尽的感激之情。首句“忆别慈颜后”直接点题,回忆与母亲离别的那一刻,流露出深深的哀思。次句“年华逝水流”则暗示了岁月如流水般匆匆流逝,母亲的离去让时光显得更加珍贵。
“萱堂犹一日”中的“萱堂”常用来代指母亲,这里表示即使母亲已经离开,她的形象仍然在诗人心中鲜活。“松墓竟千秋”则是以松树的长寿象征母亲的精神永存,表达对母亲永恒的怀念。
“诲育恩无尽”强调了母亲的教诲之恩深厚无比,而“生成德靡酬”则表达了诗人对无法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遗憾。最后两句“白云空入望,清泪湿衣裘”通过描绘诗人遥望白云,内心悲痛,泪水打湿衣衫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对母亲形象的刻画和对母爱的深情回忆,展现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敬仰。
君不见华阴杨君汉孔子,君生其后无乃似。
平居恐惧西北隅,力行发愤尚不愧。
君今鸣橹下长淮,眼明清晓三楚开。
扬州行矣勿濡滞,江南细雨收黄梅。
我今正是鸟折翼,肺病三年广文直。
昔时黄帽榜舟人,却向西湖当不识。
寄声关子老渔樵,小山桂树不须招。
乘槎东海未敢必,欲去天台观石桥。
残暑夜如炊,晓风吹萧索。
开门望林木,引蔓修篱落。
所欣尘累远,不恨生涯薄。
心事少干云,白头成忆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