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水青似箬,玉山碧于玉。
逼霄沓万状,截地分千曲。
萍解深可窥,林豁遥在瞩。
已高物外赏,稍涤区中欲。
野鹤翔又飞,世人羁且局。
沈吟迹所误,放浪心自足。
缅怀虚舟客,愿寄生刍束。
说诗整颓波,立义激浮俗。
荆吴备登历,风土随编录。
恨与清景别,拟教长路促。
溪鸟语鹂喽,寺花翻踯躅。
印围水坛净,香护莲衣触。
捧经启纱灯,收衽礼金粟。
安得扣关子,玄言对吾属。
箬水青似箬,玉山碧于玉。
逼霄沓万状,截地分千曲。
萍解深可窥,林豁遥在瞩。
已高物外赏,稍涤区中欲。
野鹤翔又飞,世人羁且局。
沈吟迹所误,放浪心自足。
缅怀虚舟客,愿寄生刍束。
说诗整颓波,立义激浮俗。
荆吴备登历,风土随编录。
恨与清景别,拟教长路促。
溪鸟语鹂喽,寺花翻踯躅。
印围水坛净,香护莲衣触。
捧经启纱灯,收衽礼金粟。
安得扣关子,玄言对吾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风光图。开篇两句“箬水青似箬,玉山碧于玉”以精妙的笔触勾勒出箬溪清澈如同绿色丝织物一般,以及玉山之美胜过了美玉本身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切感受和高超的审美能力。
接着“逼霄沓万状,截地分千曲”一句,则通过对溪水蜿蜒曲折、如同天上的云气一般的描写,强调了山溪之间错综复杂而又自然和谐的关系。诗人在此通过逼真细致的语言描摹,将读者带入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中。
“萍解深可窥,林豁遥在瞩”两句,则是对水中萍藕和远处林木的观察。这里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能力,也表达了对大自然深邃奥妙之处的欣赏。
“已高物外赏,稍涤区中欲”一句,是诗人的感慨。这里,“已高”指的是诗人自身的境界已经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高度,而“物外赏”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之争的超越态度;“稍涤区中欲”则是在这个基础上对内心世界的一种净化和升华。
接下来的“野鹤翔又飞,世人羁且局。沈吟迹所误,放浪心自足。”几句,则是一种深刻的社会观察与个人情感的表达。“野鹤”象征着自由与远行,而“世人羁且局”则揭示了大多数人被束缚于现实世界的无奈。诗人通过“沈吟迹所误”表露了对过往错误的深刻反思,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烦恼、自在飞翔的心境。
以下几句“缅怀虚舟客,愿寄生刍束。说诗整颓波,立义激浮俗。”则是对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的表述。诗人通过对过往漂泊生涯的回忆,以及希望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归宿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的深沉情怀与对于诗歌、学问之重视。
最后,“荆吴备登历,风土随编录。恨与清景别,拟教长路促。”则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崇以及对美好景致即将离去的不舍心情的抒发。而“溪鸟语鹂喽,寺花翻踯躅”则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之声与色彩的和谐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田园景色的精致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社会观察和精神追求的深入表达,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情操。
枉分付万红遮路。鹃国楼台,影儿曾贮。
春似佳朋,尊前易散总难聚。要随伊去。
访天外桃花倩女。水远山长,试借问君家何处。
芳句。把莺恩蝶爱,题满绿阴窗户。沉沉院宇。
只不合单留愁住。
想画舫湾到苏堤,蓦几阵东风呼渡。
乍闲了游人,长日来修花谱。
君看蛮溪,也略略、有些图画。
映高低蓼汀花岸,竹篱茅舍。
一白寒沙春未碧,半黄浅树秋犹赭。
怎钟声飘不过江来,丝风挂。短杨柳,渔罾架。
横几支,船儿暇。正深篷坐雨,闲评鲈价。
水地无人看立鹭,山天有路闻嘶马。
问何如三十六湘湾,将帆卸。
名状元孙,不喜谈文,从军战场。
记楼船飞渡,寒江惨白,营门起立,残月昏黄。
末路英雄,一官江海,吴市箫声最慨慷。
酒酣后,每抽弧注矢,思射天狼。尊前莫问行藏。
且收拾功名入醉乡。
笑吾侪今日,学书学剑,中原几辈,称帝称王。
二十年华,万千事业,第一关心镜里霜。
相思处,又雁声湘路,潮信钱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