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神发幻思,十里金沙变。
白波荡琳球,云灿复霞溅。
头头螺甲青,点点妖唇茜。
殷殷玛瑙云,丝丝交背面。
风沙谁刻画,霜雪几陶炼。
暴精万馀年,今始叹光绚。
乡人陋莫知,骚客远难见。
付之蛮贾儿,凿火激流电。
辟如倾国人,埋没在乡县。
灵壁与将乐,下质得高荐。
荔枝未登科,百果争娇艳。
开卷读云林,续作石潭传。
江神发幻思,十里金沙变。
白波荡琳球,云灿复霞溅。
头头螺甲青,点点妖唇茜。
殷殷玛瑙云,丝丝交背面。
风沙谁刻画,霜雪几陶炼。
暴精万馀年,今始叹光绚。
乡人陋莫知,骚客远难见。
付之蛮贾儿,凿火激流电。
辟如倾国人,埋没在乡县。
灵壁与将乐,下质得高荐。
荔枝未登科,百果争娇艳。
开卷读云林,续作石潭传。
此诗《游石洲》由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描绘了诗人游览石洲时所见的奇幻景象。诗中以江神的幻思为引子,描绘了金沙滩上白波翻滚,如同琳球在云霞间跳跃的情景。接着,诗人细致地描绘了螺甲的青色、妖唇的茜红、玛瑙般的云彩以及交织的背面线条,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风沙的刻画和霜雪的陶炼,赋予了这些景象以时间的深度,暗示着自然界的永恒变化。
诗人感叹于这种美景的罕见,指出乡人可能难以领略其美,而远方的骚客也难以亲见。最后,诗人将这些美景比作被忽视的珍宝,期待它们能通过某种方式得到世人的认可和欣赏。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蕴含了对自然美的珍惜和对艺术价值的追求。
整体而言,《游石洲》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表达了对艺术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