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碌今如此,冥冥非所知。
胜人宁有定,于我或无私。
劫火焚刍狗,青云变素丝。
杞忧诚罔极,深信转成疑。
碌碌今如此,冥冥非所知。
胜人宁有定,于我或无私。
劫火焚刍狗,青云变素丝。
杞忧诚罔极,深信转成疑。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成鹫的《东林七问(其一)问天》,通过“碌碌今如此,冥冥非所知”两句开篇,表达了对当前境遇的迷茫与困惑,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胜人宁有定,于我或无私”,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性与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探讨了超越个人得失的普遍真理。“劫火焚刍狗,青云变素丝”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世事无常、变化莫测的景象,同时也寓含着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问。“杞忧诚罔极,深信转成疑”,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有对未来的深深忧虑,又在怀疑中寻求坚定的信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宇宙、人性等宏大主题的探索与反思,体现了明代文人特有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倦客乘归舟,春溪杳将暮。
群林结暝色,孤泊有佳趣。
夜山转长江,赤月吐深树。
飒飒松上吹,泛泛花间露。
险石俯潭涡,跳湍碍沿溯。
岂唯垂堂戒,兼以临深惧。
稍出回雁峰,明登斩蛟柱。
连云向重山,杳未见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