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镫火隘通衢。中有隐人居。
一枝漫拟同巢父,千间犹欲庇寒儒。
是谁能,将此意,写成图。想时傍、元规楼畔坐。
又还著、元龙楼上卧。风月夜,啸歌徐。
海波宽处驯鸥鸟,芸笺香里伴蟫鱼。
问先生,秦火后,读何书。
天津市,镫火隘通衢。中有隐人居。
一枝漫拟同巢父,千间犹欲庇寒儒。
是谁能,将此意,写成图。想时傍、元规楼畔坐。
又还著、元龙楼上卧。风月夜,啸歌徐。
海波宽处驯鸥鸟,芸笺香里伴蟫鱼。
问先生,秦火后,读何书。
这首诗是汪东在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所作的《最高楼·题巢章甫海天楼读书图》。诗人以天津市中的灯火繁华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隐士在海天楼中静心读书的画面。他赞赏巢父般的简朴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巢章甫广施仁德,庇护寒儒的敬仰。诗人想象巢章甫或在元规楼边沉思,或在元龙楼上静卧,享受着风月之夜的宁静,与鸥鸟相伴,书香盈室,生活情趣盎然。
诗中“秦火后”暗指历史上的焚书事件,诗人借此询问巢章甫在那样的动荡之后,还能读到什么样的书籍,流露出对知识传承和文化坚守的关切。整体上,这首词以读书图为主题,通过描绘读书人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学问、人品和时代变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