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入雁荡山》
《入雁荡山》全文
元 / 李孝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兴国年间路始开,前朝碑墨半苍苔。

雁横宕月知秋到,僧踏湫云看瀑来。

一岭未教灵运识,万松谁道了翁栽。

此山曾共秋风约,说与山猿不用猜。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雁荡山的壮丽景色和历史韵味,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首联“兴国年间路始开,前朝碑墨半苍苔”,以“兴国年间”点明历史背景,暗示雁荡山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探索和欣赏的对象。山路初开,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界的开拓精神;前朝碑墨半苍苔,则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痕迹,碑文虽已模糊,但依然承载着过往的故事。

颔联“雁横宕月知秋到,僧踏湫云看瀑来”,运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秋夜雁群横越山巅,月光下仿佛预示着秋天的到来;而僧人则在云雾缭绕的山谷中,寻觅瀑布的壮观景象。这两句不仅展现了雁荡山四季变换的自然之美,也融入了宗教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近与对话。

颈联“一岭未教灵运识,万松谁道了翁栽”,通过引用古代诗人谢灵运的典故,表达了对雁荡山独特魅力的赞美。未被谢灵运所识,意味着雁荡山的美是独特的、未被广泛认知的;而“万松谁道了翁栽”,则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这片山林中松树生长之谜的思考,同时也暗含了对自然生长规律的尊重与敬畏。

尾联“此山曾共秋风约,说与山猿不用猜”,将情感进一步深化,与山中的猿猴进行心灵的交流,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深深敬仰和向往。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更是对自然与人类之间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雁荡山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宗教、自然哲学的融合,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李孝光

李孝光
朝代:元

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后代学者多称之“李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年时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他作文取法古人,不趋时尚,与杨维桢并称“杨李”。早年隐居在雁荡五峰山下,四方之士,远来受学,名誉日广。至正七年(1347)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八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1350)辞职南归,途中病逝通州,享年66岁。著有《五峰集》20卷。 
猜你喜欢

地驱乐歌四曲·其二

道逢故人,掩面泣下。两骭拔泥,鞍不能卸。

(0)

冬日

风紧朔云动,村荒古日斜。

江天尽积雪,空阔见残雅。

物换易成感,年深尚别家。

悠悠我生事,浩浩信无涯。

(0)

论古画梅家得二十四章·其三

竹林小阮亦高孤,家法能参水墨图。

我慕临川贤宅相,别开生面得春腴。

(0)

中秋帖子词十叠前韵·其四

摛毫十度十登楼,霎阅人间二七秋。

何似东坡飞逸兴,钱塘江上望潮头。

(0)

黄公望九峰雪霁图

雪山才作雪真霏,妙处能通造物机。

我拟三馀张静室,漫空应作六花飞。

(0)

悦霁亭

屡阴复屡晴,秋意殊未定。

我实愿时旸,因之虑怲怲。

今朝乃大霁,碧宇徂云净。

得亭便名之,东坡以为镜。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