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发钦前辈,风流日渺然。
从今我邻邑,不见此癯仙。
揽辔范清诏,分符黄颍川。
江湖终白首,那得尽公贤。
结发钦前辈,风流日渺然。
从今我邻邑,不见此癯仙。
揽辔范清诏,分符黄颍川。
江湖终白首,那得尽公贤。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挽潘德夫左司(其四)》。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怀念一位已故的朋友或同僚。这位朋友可能是一位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人物,诗人对他的记忆十分深刻。
“结发钦前辈,风流日渺然。”这里描绘了这位朋友当年的英俊和才气,"结发"指的是年轻时的样子,而"钦前辈"则是对他的一种尊称。"风流"形容他的气质或才能很有文人雅士之风,"日渺然"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从今我邻邑,不见此癯仙。”诗人现在居住的地方不再有这位朋友的踪迹,这里的"邻邑"可能指的是同一座城镇或社区,"癯仙"则是对那位朋友的一种美好的称呼,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怀念和敬仰。
“揽辔范清诏,分符黄颍川。”这里的意象比较复杂,但可以理解为诗人在回忆与这位朋友有关的情景。"揽辔"可能是指策马漫游的场景,"范清诏"则可能是一种古代官府的文书或命令。"分符黄颍川"中的"分符"有时候用于军事方面,表示分配兵符,而"黄颍川"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名,或是诗人心目中的一处风景。
“江湖终白首,那得尽公贤。”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自己也将成为一位白发老者,但那位朋友的才华和品德在他心中永远是值得怀念的。"江湖终白首"意味着即使到了老年,仍然对这位朋友有所思念,而"那得尽公贤"则是在感叹难以穷尽这位朋友的美好品质。
总体来说,这是一首充满怀旧情绪的诗作,通过对故人风流倜傥气质的描写,以及对共同经历的回忆,抒发了深切的思念之情。
一间茅屋数株梅,三径频成为我开。
剩有游蜂能掠蕊,寂无饥雀下行苔。
长吟共惜频惊落,久坐何妨晚始回。
为语清风莫轻扫,明朝更欲杖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