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到至乐处,于于自在行。
身心全去碍,骨肉若通明。
劫外冥天地,空中一死生。
却观凡世界,眇尔幻沤轻。
独到至乐处,于于自在行。
身心全去碍,骨肉若通明。
劫外冥天地,空中一死生。
却观凡世界,眇尔幻沤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思肖所作的《醉乡十二首》中的第五首。诗中描绘了诗人进入一种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独到至乐处,于于自在行",诗人仿佛找到了内心的至乐之地,行动间充满自在与洒脱。"身心全去碍,骨肉若通明",表达了诗人超越物质束缚,心灵纯净透明的状态。"劫外冥天地,空中一死生",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时间和生死的超越,认为在超脱的境界中,时间与生死都变得模糊不清。最后两句"却观凡世界,眇尔幻沤轻",诗人从超脱的境界回望尘世,认为凡人的世界如同虚幻的泡沫般轻渺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比超脱与世俗,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越物质世界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末元初文人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与探索。
都城羁旅日,独许上人贤。
谁为孤峰下,还来宴坐边。
是身犹梦幻,何物可攀缘。
坐对青灯落,松风咽夜泉。
沁水名园好物华,露盘分送子云家。
新妆欲应何人面,彩笔知书几叶花。
曾和郢中歌白雪,亦陪天上饮流霞。
春风已得同心赏,更拟携诗载酒誇。
春入园林百草香,池塘冰散水生光。
身闲是处堪携手,何事低徊两鬓霜。